金銀花,又名忍冬,又有“二花”、“雙花”、“雙寶花”之稱,為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灌木,具有應性強,耐濕、耐旱、耐寒,屋前、屋后、山坡均可種植。金銀花是我國目前大宗出口藥材之一,國內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現將金銀花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金銀花病蟲害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農藝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
1、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農藥。
2、如生產上實屬必需,允許生產基地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機合成化學農藥,并嚴格按照規定的方法使用。
3、應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生物農藥及個別中等毒性農藥,大力推廣綠色環保機械。
4、有機合成農藥在農產品中的最終殘留應從嚴掌握,不得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5、最后一次施藥距采收間隔天數不得少于規定的天數。
6、每種有機合成農藥在一種作物的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
7、在使用混配有機合成化學農藥的各種生物源農藥時,混配的化學農藥只允許選用指定的品種。
8、嚴格控制各種遺傳工程微生物制劑的使用。
二、金銀花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金銀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炭疽病和銹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天牛、尺蠖等。
1、金銀花褐斑病
1.1為害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褐色小斑,后期數個小斑融合一起,呈圓形或受葉脈所限呈多角形的病了斑。潮濕時,葉背而且生有灰色的霜狀物,干燥時,病斑中間部分容易破裂。病害嚴重時,葉片早期枯黃脫落。
1.2發病特點:該病為真菌引起,病菌在病葉上越冬,次年初夏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一般先由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病菌在高溫的環境下繁殖迅速。一般6-8月份發病較重,為害嚴重的植株,在秋季早期大量落葉。據植保站調查,4月29日,褐斑病病株率平均為1.0%,最高為5.0%;5月18日平均為7.7%,最高40.0%;5月30日平均為30.0%,最高達60.0%。
1.3防治方法:
⑴農業措施: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枝、病芽,清掃地面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菌來源。發病初期注意摘除病葉,以防病害蔓延。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施肥上增施有機肥,控制施用N肥,多施P、K肥,促進樹勢生長健壯,搞抗病能力,多雨季節時應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適當修剪,改善通風透光,以利于控制病害發生。
?、苹瘜W防治:發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撲海因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注意交替輪換施藥,有較好的防效。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