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四、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的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應用方便、能在短期內消滅或控制大量發生的病蟲害,受地區性或季節性限制比較小。但化學防治也存在缺點,如長期使用,害蟲易產生抗藥性;同時殺傷天故,還有些農藥毒性較大,有殘毒,能污染環境,影響人畜健康。
1.對癥用藥,明確防治對象。選擇農藥時,要弄清防治對象的生理機制和危害特點以及農作物的品種、生育時期等。
2、搞好病蟲調查,抓住關鍵時期施藥。施藥前一定要認真開展病蟲調查,掌握防治時期,在最佳防治時期施藥。否則,施藥過早,藥效與病蟲防治期不吻合,起不到控制危害的作用。施藥晚了效果差,不僅起不到控制作用,而且造成農藥浪費。一般殺蟲劑應掌握在孵化盛期至幼蟲3齡前,卷葉蛀食危害的害蟲,應掌握在卷葉蛀食前施藥效果最佳。
3、不能隨意增加用藥量或加大用藥濃度。很多農民錯誤地認為,增加用藥量或加大用藥濃度防效就會提高。因此,不按說明書要求而隨意增加用藥量的現象普遍存在。此外,農民再配藥時不用量具,只用瓶蓋等隨意量取,缺乏數量概念,造成使用藥量大大超標,不僅造成浪費,同時也容易產生藥害,污染環境,危害人畜健康。
4、不能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農藥,以至抗藥性逐年加重。在使用農藥中,一旦發現某種農藥防效好,就長期連續使用,即使防效下降也不更換,認為防效下降就是農藥含量低了,沒有認識到這是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農藥造成地后果。資料顯示,80年代開始使用速克靈防治灰霉病效果很好,90年代中期抗性增加到680倍;1978年運用滅掃利6000倍液防治紅蜘蛛,防效98%以上,現在用1000倍液防效不到50%。全國已有30多種害蟲、10多種病菌對幾十種農藥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5、混合使用農藥,注意合理搭配。選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交替使用或根據農藥的理化性質合理混配使用,不但能提高防效,還能延緩病蟲抗性的產生。
6、注意天氣變化,選擇天氣施藥。選擇適宜施藥時間,既要考慮防治效果,又要利于安全施藥。噴灑農藥應選擇晴天無風或微風時進行。一般農藥噴施的適宜溫度為20—30℃。氣溫過高不僅藥劑易揮發、分解,影響防治效果,還容易引起施藥人員中毒。大風天施藥,藥劑易隨風飄散,難以達到目標部位,不僅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會嚴重污染環境;陰雨天氣施藥,藥劑易被淋失,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并會造成環境污染。一般來說,在春秋兩季,中午溫度多為15-30℃,以11-15時施藥效果較好。在高溫盛夏季節,中午溫度在30℃以上,以上午8-11時或下午15-18時施藥較好。
7、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安全間隔期內禁止施藥。
8、明確高效與高毒的概念。不少農民錯誤地認為,農藥只要毒性大,藥效就好,不清楚高效與高毒完全是兩碼事,對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反而認為毒性低、效果就不好,不愿意使用。
9、選用性能良好的器械,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推廣使用衛士牌高效噴霧器及機動噴霧器,淘汰落后的工農—16型等噴霧器。施藥時注意噴霧要均勻,內外、上下、左右噴透噴勻。
10、注意操作規程。施藥期間不能隨便吃東西、喝水和抽煙,飯前注意洗手洗臉。操作過程中要始終處于上風位置施藥,機械出現堵塞,千萬不要用嘴去吹噴頭。另外,體弱多病、營養不良的人較易發生中毒,這些人不宜從事施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