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園林樹木如何防凍?
樹木是否需要穿衣服,只要搞清楚三個問題便可。其一,行道樹究竟需不需要保溫?其二,如果行道樹需要保溫,這些綁在樹干上的稻草夠不夠給力?其三,除了保溫,這些“樹衣裳”會不會有其他的作用?
毫無疑問,凍傷是植物在自然界遇到的大麻煩之一。因為低溫首先會破壞細胞膜,使得本來嚴密的細胞膜上多出很多孔洞,細胞的代謝就無法維持。另外,當細胞中的水完全凍結時,產生的冰晶會破壞細胞中的細微結構,直接導致細胞死亡。再加上,絕大多數植物都不會離開自己扎根的地方,再者它們也不能像動物一樣尋找溫暖的巢穴。如果碰上極端嚴寒,只能自己硬扛了。如此嚴苛的鍛煉,使得必須在嚴寒中生存的植物,在數億年的進化歷程中,找到了應對的方法。
在溫度降低時,植物會通過合成特定種類氨基酸(如精氨酸和脯氨酸)或者蛋白質來提高細胞內液的濃度,使得細胞內液冰點下降,免于結冰之苦。如果溫度繼續下降,已經到了非凍結不可的地步,植物細胞(如楊樹細胞)就會盡可能將水放到細胞之間的空隙中,讓它們在那里結冰。這種細胞外結冰的策略也可以降低冰晶對細胞的傷害。
既然植物有自身解決問題的途徑,那最簡便的解決之道,就是培育耐寒的樹種。當然,為了園林的美觀,有時也會用一些來自南方的樹種,因此做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就是必要的。
如果有適當的保濕措施,就可以提高這些植物的成活率,另外可以提高一些當年生的枝條的成活率,使其保持外形。當然,這樣的保溫就不能僅限于把樹干包起來,而是要把整個植株都保護起來了。不僅如此,這種方法僅限于溫度差別不是很大的地區。如果把江南的荔枝、桂圓移植到東北,即便是穿上羽絨服,恐怕它們也難以經受那樣的低溫。實際上,樹干保溫對林木生存率的影響,還欠缺實驗證據。更多情況下,我們恐怕只是抱著總比沒有好的心態去做這件事的。
(史軍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學博士,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理事)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也獲得世界贊譽。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詳細】
國外“電鋸大師”見到樹木就去鋸幾刀
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民間確實是有著非常多的牛人,他們總是有著自己的一手拿手絕技,施展起來讓人看了都是驚嘆不已,但他們的這些絕技大多還是靠積累而成的,并不是說誰都能隨隨便便就學會的。【詳細】
吉林: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金秋時節,景色怡人。在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漫步于山林之間,樟子松青翠欲滴,紅松林壯美非凡,白樺亭亭玉立,完美的森林生態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呼吸著城市中難得的清新空氣,感受著大森林的原始景致,和大自然充分地交融在一起。【詳細】
樹木的母性光輝發揚起來人類都力所能及
下次你走出森林時,請花一點時間看看你的上方,你可能會驚喜地發現你所發現的東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