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學農學院發現可控制植物細胞死亡新基因
瑞典大學農業科學院(SLU)的科研小組最近成功地分離了一個全新的調節植物晶胚中細胞死亡的基因。據報道這是世界首次的發現。
程序性的細胞死亡是一個在多細胞有機體生命循環中自然的并且是至關重要的過程。它在特定的發展時期可以調節有機體的活動形式并且去除多余的或者被破壞的細胞。可以說細胞的程序性死亡是一種被“死亡基因”控制的自殺過程。這些在動物細胞中已經經過了深入的研究。
2002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桂冠就授予了發現調控器官生長和蠕蟲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關鍵基因的科學家。這些基因對于機體的功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新細胞產生和舊細胞死亡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的時候,疾病——比如癌癥和一些神經系統的紊亂——就會產生。
和動物細胞想比較,植物細胞可能以完全不同的機制來調控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過程。隨著SLU科學家們的發現,現在已經可能來著手研究植物和動物之間在這些方面的不同了。該研究小組發現了植物晶胚細胞的程序性死亡過程,并且發現了第一個調節這個細胞死亡的基因。這項研究是同英國達拉謨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研究院共同合作發現的。
這對于人類關于植物發展方面的基礎研究來說,盡管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進步,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對于植物的栽培和林業方面有重大意義。科學家們希望關于細胞程序性死亡可以被調節的認識可以應用于增加產量和農作物的抗病能力。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著名植物細胞生物學家鄭國锠先生逝世
記者從蘭州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我國著名植物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蘭州大學生物系原系主任鄭國锠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2年10月12日15時06分在甘肅省蘭州市逝世,享年99歲。 【詳細】
園林專業:城市“美容師”搖籃
我國風景園林專業最初主要在農林院校開設。目前,全國有109所高校開設了風景園林或園林專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