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53:劉秀晨《綠色的云》之金秋訪歐話園林
1.城市中的大片集中綠地是不可替代的城市"肺"
倫敦的主要市區以白金漢宮為中心,它的周邊分布有海德公園、圣·詹姆斯公園等五大公園體系,就是說,倫敦的市中心幾乎處處是綠地。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在幾個世紀的開發建設中,市中心的上千公頃綠地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柏林的主要街道多是林蔭道。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兩側,以整齊的行道樹和上百米的林蔭所郁蔽。巴黎的香舍麗榭大街則以大樹、草地、雕塑、廣場形成萬千變化的園林藝術畫廊。城市的西面,著名的巴黎大森林氣勢恢宏,是休閑散步的好去處。總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對大片公共綠地的安排首先是量的占有,當然也要有質的檔次。
2.綠蔭廣場--歐洲城市廣場的主要模式城市中商業街、市政街、文化街、工業街、居住街,功能明確。由此聯想到我們在新的城市建設中,處處開鋪面,一律搞商業是不行的。歐洲商業街坊往往是以城市廣場為中心,輻射幾條大街。在商業步行街上又有供游人休息的購物休息廣場。城市廣場和購物廣場,雖然多以雕塑、噴泉為主題,但都輔以綠蔭。我們的城市形態與之差異甚大,也不必都走城市廣場一條路。我們的行道樹綠化有的地方甚至好于他們。但作為流動人口的集散之地,如上面講的各類廣場,是提供游人休息、集散、瞻仰和結社的場地,不是讓人不停地在街上走,而是有綠蔭、有休息環境,同時一些歷史文化名人的形象使人感受到城市文化并接受某些愛國主義和歷史知識的教育。由此想到,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這種城市規劃和綠化的模式也有我們可借鑒之處。
西班牙馬德里歐洲之門 馬德里斗牛場
馬德里中央廣場 馬德里城市噴泉
3.集約化、現代化的綠化養護管理
(1)園林機具的配套作業。在參觀中我們看到,在公園和行道樹的管理上,植物修剪與枝葉粉碎加工、壓縮打包一條龍作業,變廢為寶。這種配套作業省工省時,清潔文明,肯定是城市園林養護管理的效法方向,我們往往管理粗放或機具不配套,不能形成植物垃圾加工的生產線。
(2)在行道樹修剪方面也有獨到之處。譬如:為了避免行道樹枝葉碰撞行駛的車輛,當然也結合樹型美觀整齊,用帶有輪盤修剪機的車輛,把向路的一面樹冠修剪成與道路一致的樹平面,不僅有利于安全,道路也整潔美觀,但這一做法只能用于枝葉繁密而高大挺拔的樹種。同時整型本身是一種歐洲做法,有地域文化性問題。單株樹木及綠籬的整型修剪也都帶有濃郁的歐洲城市文化特色。
三、花卉產業--荷蘭富國的重要途徑兼對我市花卉業之展望
荷蘭、哥倫比亞和以色列是世界公認的三大花卉生產國。而荷蘭利用其交通便捷、地理區位的優勢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和集散中心。1.花卉銷售經營的高度集約化管理大型花卉批發市場在荷蘭也只有兩三家。世界各地的花卉商每天云集于此,從早四點到十點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花卉(主要是切花)交易,這里的花卉除了荷蘭本國栽培的,還有來自哥倫比亞、以色列等花卉生產國的。每家市場每天交易額都在300萬美元以上。考察時我們看到,在交易大廳里電子顯示屏準確地反映每一筆貨的品種、型號、質量、數量及樣品的展示。當即電鈕交易,猶如股票市場。成交后包裝完好的現貨隨即集裝箱起運,發往世界各地。不成交的現貨隨時粉碎處理。從生產、散花加工、運輸、包裝、成交到發出每一環節準確無誤,競爭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充分感受到花卉批發經營的高度集約化、現代化、集散手段國際化。花卉,尤其是切花,只有達到規模化、集約化和高科技化的銷售,才能帶來高額利潤。而分散的、個體的、小批量的、環節繁多的花卉銷售則很難營利,連保鮮都難做好。
阿姆斯特丹火車站 阿姆斯特丹水城
阿姆斯特丹"荷蘭風車公園" 荷蘭花農住宅
中國作為花卉栽培條件極好的生產大國,沒有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是制約花卉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北京作為國內花卉的消費大戶,既應成為花卉銷售的市場,又應成為而且完全可以成為國內的花卉集散中心之一。上述管理手段如果不能系列化、集約化就永遠不可能形成巨大的花卉產業。因此,北京如果要打花卉產業這張牌,不建立現代花卉批發市場是不行的。那些部門的、地域的、小打小鬧的市場不可能推動產業,也不可能賺大錢。
2.花卉栽培生產的高科技化、行業化、系列化是花卉產業的基礎荷蘭的花卉栽培生產基本上是個體花農自營的,是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方式。而由花農組成的行會在維護花農利益、推廣先進技術、新優品種、傳遞市場信息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花卉資本家經營大田、大棚、溫室生產和加工,到各種成品的完成,基本上是專門化、系統化并普遍運用高科技手段。生產以高科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一組造型豐富的花卉裝飾品,各種家庭、賓館花卉的系列產品都要不斷從屬于市場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降低成本。我們看到,一組盆景花籃,陶瓷、草編制品來自中國,竹制品、彩帶和某些部件來自泰國……總之,哪里便宜又好就買哪里的。降低成本,提高品質,適應市場,轉換手段,一切都是經濟利益的驅動。這當中,國際信息、生產手段的科技化、產品批量化、系列化以及行會的作用都值得我們效法和思考。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