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亟需加快自然生態系統修復
國務院近日出臺《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以生態保護區為重點,以地質災害防治為“生命任務”,加快自然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好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構建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格局。
《規劃》指出,蘆山災區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是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雅安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要求高、任務重。各級單位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強化世界自然遺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保護力度,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經濟,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
《規劃》規定了災區重建分區布局,其中,生態保護區重建分區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區的夾金山、邛崍山、二郎山、大相嶺、小相嶺,包括世界自然遺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各級單位要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和自然遺產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擾,實施生態修復,提高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要以生態保護區為重點,以地質災害防治為“生命任務”,加快自然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好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構建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格局。
《規劃》明確,生態修復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區設施恢復和生態監測設施重建三項內容。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主要包括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和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兩項內容。
――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以自然修復為主。修復損毀森林和草地植被。加強天然林、濕地和草甸草地保護?;謴椭亟ㄊ軗p水土保持設施,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有計劃、有步驟地對25度以上陡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計劃修復森林植被58.35萬畝,其中工程造林1.05萬畝;修復草地22.5萬畝;建設濕地公園3處;治理水土流失31.5萬畝,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7.5萬畝,坡面水系及溝道治理3879處。
――保護區設施恢復。維護加固林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保護設施。盡快恢復種苗基地及配套設施設備,加快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執法、野生動物圈舍等設施設備恢復重建,計劃恢復國家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4個,修復國家和地方級森林公園5個。
――生態監測設施重建。重建生態功能恢復成效監測及生態定位觀測站,恢復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生態綜合信息監管平臺,計劃恢復重建林區道路909公里、供電線路67公里、給水管線29公里,恢復林木種苗基地等。
――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境,恢復和保育栽植多種大熊貓主食竹,建設大熊貓生態適應性放歸基地,計劃實施22.2萬畝大熊貓棲息地修復工程,恢復建設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建設大熊貓自然遺產地檢測體系、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站等。以碧峰峽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等為依托建立大熊貓公園,建設大熊貓保護主題展示中心,加強大熊貓棲息地管理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保護黑頸鶴遷徙停息覓食地,加強川金絲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在滎經縣大相嶺自然保護區建設大熊貓放歸基地1200畝。
――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加強圓葉玉蘭、光葉蕨、香果樹、雅安紅豆、梓葉槭、峨眉含笑、西康玉蘭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拯救。建立楨楠、珙桐等珍貴樹種種質資源基因保存庫和珍稀植物采種基地,并實施川金絲猴、黑頸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加強圓葉玉蘭、香果樹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恢復建設楨楠、珙桐等珍貴樹種種質資源基因保存庫。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柴達木生態保護與治理規劃出臺
12日,記者從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柴達木地區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2018【詳細】
江西公布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
江西省林業廳30日對外公布該省2016年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大數據。2016年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本次評估結果與2011年評估結果比較,僅森林的生態效益就增加了1863.22億元,增幅23%【詳細】
在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間尋找平衡
微風吹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悠悠白云下,澄澈的湖水反射出碧藍的光。正值國慶假期,四川瀘沽湖景區游人如織。走婚橋附近的水面上,清潔工顏永和正劃著豬槽船,手持長柄漏網撈腐草。這位摩梭老人每天都要三次清理湖面,他說,"【詳細】
甘肅探索建立多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記者日前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我省將以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抓手,將生態保護補償與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有機結合,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