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大部分取河水澆灌,而再生水因運輸成本高推廣有點難
進入三伏天以后,錫城持續高溫,綠化養護抗旱又開始了。植物需要天天澆水,綠化灌溉用水量也越來越多。對于水質型缺水的無錫,綠化用水主要來自哪里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條路一天綠化用水100噸
進入7月以來,每天早上4點30分,市綠化管理站的施建明和他的工友們就上路了,道路兩側的綠地正焦急等待著他們澆水來解渴。“現在的任務是全力以赴澆水,不耐干的小苗要
先保命,抓緊時間力爭在一天內給它們澆上兩遍水。”施建明和養護隊的工友們,白天晚上兩班倒,不停地跑在路上澆灌兩側綠地。市綠化管理站站長徐勤明介紹,目前市管綠地抗旱工作,主要是對花灌木等淺根系的植物進行澆水,另外高架上的黃馨也是重點保護對象,過段時間,行道樹也要做好抗旱準備了。
施建明說,現在必須要天天澆水,毛鵑、繡球類的植物特別不耐干,兩天不澆就卷葉了。澆水頻率高,用水量也急劇上升。他算了下,一車水裝滿10噸,僅拿他們養護的一條道路來說(如鳳翔高架下到江海高架下),一天下來用水量少說也要在100噸以上。除了城市綠地用水,小區綠化灌溉用水量也比較多,尤其是新建小區。據瑜憬灣小區物業負責人介紹,僅一期至四期共有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每月綠化用水在9000元左右,折算下來用水量近2000噸。
大部分城市綠地取河水澆灌
綠化用水主要來自哪里呢?記者注意到,市中心部分主干道的人行道一側的綠地灌溉取水來自于路邊的雨水井。
15日早8點,清揚路上,龔師傅和2名工友用一臺小水泵將水抽出來,通過幾十米長的水管澆灌附近綠地。據介紹,這些雨水井比較深,儲存的水可以澆灌100-200平方米的綠地。
記者從市綠化管理站獲悉,只有少量綠化用水取自下水井,考慮到味道等原因并不建議大量使用,目前大部分綠地灌溉用的還是河道水,養護單位主要通過水車到河里取水,城市邊緣市郊結合部的河水水質比較好。一家養護單位現場作業人員說,養護的路段都有定點取水口,會選擇水質好的水源取用,沒有出現過什么問題。
一位綠化工程負責人透露,前幾年有一個地區開展了一項綠化建設項目,就是取河道里面的水進行灌溉的,結果沒想到植物都給澆死 了,損失慘重。一位綠化養護負責人提醒,使用河水之前最好做一系列的水質檢查工作,除了觀察水的顏色,還要不定期測pH值,以防過酸、過堿。
高架橋綠化試點雨水回收再利用
近年來,市政園林部門非常注重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針對無錫市水質型缺水的特點,推廣使用微噴、滴灌、再生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等節水技術,探索節雨型綠地建設。今年市綠化管理站首先在312國道和錫澄路交叉口綠地進行了試點,建設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統,目前已經啟用。“效果還不錯!”徐勤明介紹,容量8立方米的儲水井梅雨期間存了6立方米水,這種雨水回收系統可以有效解決高架橋下綠地沒有雨水的困境,以后將向更多高架推廣。
該系統是通過高架橋原有的雨水管,使雨水進入集水溝,一部分滲透到周圍綠地,一部分經過過濾層過濾后,最終進入儲水井。記者了解到,由于缺少電力配套,目前抽水灌溉還是通過手動設施。“最理想的狀態是,在高架橋梁建設之初,規劃設計部門就要將雨水收集系統考慮進去,設置儲水系統、配套電力設施等。”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缺少政策激勵,目前對橋梁建設單位來講積極性還不是很高。
“再生水”解不了近渴推廣難
近年來無錫深入開展節水活動,城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已經由2010年的27.25%提高到2012年的31.58%。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主要收集無錫市區城南太湖新城片區的生活污水及部分工業廢水,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工程,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再生水水質高于國家規定的一級A標準,達到國家再生水利用標準。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負責人介紹,其中5萬噸再生水已經得到再利用。
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到太湖新城再生水供水站取水的灑水車多是附近的道路養護公司,取水用于綠化澆灌的綠化養護公司也多是周邊地區的。距離中水站較遠的綠化養護公司,考慮到路途遠,多是就近在河道里取水或者取用自來水,這樣除了已經利用的5萬噸,剩余的出廠合格再生水還不能物盡其用。
“取水點有點遠,來回汽油費算上就不劃算了。”業內人士分析,再生水推廣還需要解決幾大方面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大推出引導扶持政策,在擴大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大基礎建設投資,進行相關配套管網建設。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