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
通過信息公開和司法程序等鼓勵公眾參與
——實時公開大氣污染狀況,為居民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和生活引導
目前,美國環保署等機構通過AIRNow網站向公眾即時發布全美各地空氣質量水平的易懂信息包括動態空氣質量指數圖、臭氧指數圖、PM2.5指數圖以及根據各指數列出的全美空氣質量最差的5個地點 ,并提供生活指引。
日本在248種有害大氣污染物質中,針對23種優先對待的污染物制定了詳細測定方法,并建立了由一般大氣污染測定局與汽車尾氣測定局構成的測定局管理體系,2012年測定局總數達到2135個。
英國倫敦則在1999年建立了第一個PM2.5監測站,目前已有17個監測站在運行。
——司法訴訟增強了社會對污染事件的關注和民眾參與污染防治的熱情
司法系統對空氣污染治理的支持態度至關重要,各國均在不同時期通過備受關注的案件影響了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相應的立法進程。
1970年美國的《清潔空氣法》修正案首次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環保立法中,規定“任何人都可以作為私人公民對觸犯環保法規者和未能履行職責的環保機構及官員在法院進行起訴”。
日本東京大氣污染訴訟1996年至2007年 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受害者以政府及七大汽車廠家等為被告提起損害賠償訴訟,迫使被告出資設立受害者醫療費資助制度、賠付12億日元和解金、以及政府出臺抑制汽車尾氣排放對策。
——社會團體的研究進一步推動了立法完善
這一領域的典型案例是以美國癌癥協會ACS 、美國肺臟協會ALS 為代表的社會機構與學術界開展的PM2.5與城市非正常死亡、致病性之間關系的學術研究,為PM2.5立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有效推動了美國環境立法的補充與完善。
對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經驗借鑒
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上總體是把立法作為重要保障,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為根本途徑,公眾參與監督和加強規劃及管理作為有效手段。
——空氣治理需要頂層設計和法制保障,明確各級政府、各方主體責任
大氣污染防治涉及到自然生態環境、產業結構、城鎮體系、跨界合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是一項涉及多種時空條件轉換的長期系統工程。因此,大氣污染治理需要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通過法律、倫理、行政、經濟等手段有機結合,將污染源控制、污染處理、污染監測、污染警示、污染疏散等環節系統地融入到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并針對不同污染源、不同區域和不同發展階段制定專項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規條例。
在政府、企業、公眾三元治理機制中,政府應承擔起頂層設計、法制建設、法制監管等責任,企業應主動降低污染排放、遵守相關污染法,民眾則應倡導低碳生活,并積極發揮監督作用。通過立法使大氣污染訴訟和補償制度成為空氣治理的重要手段,并以此為借鑒不斷完善和規范大氣污染的標準和治理措施。
在各級政府中,中央政府應著重于標準制定和跨區協調,省級政府應制定達標計劃和時間表,市級及以下政府應著重于執行環保措施和環境監測。
——建立大數據時代公眾參與的空氣治理模式
將空氣監測和政府信息公開、智慧城市建設等機制體制建設相結合,及時、透明、有效地發布空氣質量指數和提示信息,從而使空氣治理成為可量化、可監測、可預警、可控制的系統性管理工程。
提高空氣治理的公眾參與度:一是預案參與。通過設立審議機構、健全聽證會制度、依據民意調查制定政策等措施,使得公眾在環境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制定過程中和開發建設項目實施之前就能參與并影響決策過程和結果;二是過程參與。以社會監督力量通過媒體、社會活動、環境糾紛處理和市民選舉等方式,實現對政府和企業的監督;三是行為參與,鼓勵居民實行環保的生活方式。
——提高能源質量,推進產業轉型,加快與空氣治理有關的技術開發與應用
在工業生產中開發低污染排放的原材料、能源和工藝流程,開發工業污染的回收利用技術,開發工業污染的疏散工藝流程等;在汽車尾氣處理中開發利用潔凈能源,促進燃料的充分燃燒,在排氣口安裝新型氣體過濾裝置等。
——通過城市規劃和管理引導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通過城市規劃與交通管理政策,推進各項平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引導公眾減少出行、綠色出行;鼓勵居民選擇健康、低碳、節約、環保的生活方式,使用節能電器和清潔能源。加強城市綠化,優化城市人口、產業布局,促進污染物的吸收和擴散。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