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喇叭溝門鄉60多戶農家庭院里,今秋都結出了一種其貌不揚的綠果子,名叫軟棗獼猴桃。別瞧它長相寒磣,卻有著“植物大熊貓”的美譽,是全市重點保護植物。
懷柔正通過生物技術擴繁、拯救包括軟棗獼猴桃、北五味子等在內的180余種瀕危植物。其中,軟棗獼猴桃率先在農家院傳宗接代,不僅保住了珍貴的生物資源,還綠化家園,助民增收。
最大天然林區植物銳減
軟棗獼猴桃生長的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是本市最大的天然林區。然而經科學考證,該自然保護區的很多植物正在減少或瀕臨滅絕,其中極危種有14個、瀕危種有36個、漸危種有49個、敏感種有71個。軟棗獼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黃菠蘿等珍貴植物數量已很少,瀕臨滅絕境地。
懷柔區累計投資200萬元,在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沿線建起總面積100畝的瀕危植物園。目前,已從野外搜集栽培瀕危和有開發價值的刺五加、野大豆、紫椴、穿山龍等180余種瀕危植物,涉及喬木、灌木、草本野生花卉、野生藥材、野生蔬菜等。
瀕危植物首進農家庭院
軟棗獼猴桃是一種野果,生物學上列為第三紀孑遺植物,生長歷史久遠,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它枝葉可觀賞、果實能食用,20多年前,在喇叭溝門鄉的山溝里還隨處可見,但如今已很罕見。
瀕危植物園陸續請來各大高校的植物專家,解決了軟棗獼猴桃多年開花不結果的難題。專家認為,如果能推廣軟棗獼猴桃種植,不僅能確保這一品種的存活,還能給當地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軟棗獼猴桃終于在瀕危植物園內繁育成功。今年,它首次進入農家庭院。
崔鳳來等喇叭溝門鄉的60余農戶,在自家院里種上了軟棗獼猴桃,長勢良好。孫柵子村農民劉志民不僅院里種,還在自家地里扦插了4000余株。今年,已有部分軟棗獼猴桃樹開始掛果。
“活化石”有了新用途
率先在自家地里大面積種植軟棗獼猴桃的劉志民告訴筆者,這種樹不僅可以用于綠化,其果實還可以做成果汁、果脯,而且口味好、營養豐富。接下來,喇叭溝門鄉還將繼續擴大發展種植規模,讓民俗戶庭院里都有這種瀕危植物,同時聯系銷售廠家制作軟棗獼猴桃果脯或果汁,形成產業規模化發展。
“在瀕危植物園里的多種植物中,軟棗獼猴桃吸收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最強,效果最持久,對塵埃的吸附能力最高,它將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新樹種。”懷柔瀕危植物園負責人彭明才介紹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