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彩葉林 八達嶺率先進入賞紅季
進入10月份,北京秋意漸濃,一年一度的賞紅季悄然來臨。昨天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的彩色景觀林面積已超過35萬畝。從本月起,樹葉自西北山區至東南平原將漸次“上妝”,除了黃櫨、銀杏等市民熟悉的彩葉面孔,挪威國王楓等新秀的彩葉樹也將在這個秋天大放光彩。
八達嶺率先進入賞紅季
昨天是國慶長假最后一天,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人流如織。山頂處,不少黃櫨、火炬樹的葉片已經變成鮮艷的橘紅色,登山游客三五成群在紅葉前留影。據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海拔比城區高出600多米,這里的紅葉變色比平原地區要早上半個月,目前變色率已達30%。
與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緊挨著的八達嶺長城景區,今年也首次向游客推出了紅葉觀賞活動。八達嶺長城景區3741米開放段沿線兩側現分布有3000余畝紅葉林、20余萬株紅葉樹,映襯著巍峨的長城,顯得格外壯美。賞紅葉不止八達嶺一個好去處。從這個月起,香山、百望山、西山、北宮國家森林公園等公園景區的紅葉節將陸續登場。即便不去公園景區,京藏、京承、六環路等主要道路兩側,也有大面積的紅葉可賞。
八達嶺紅葉全市彩葉林已達35萬畝
記者了解到,從2001年開始,北京就將彩色樹種的種植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實施,10多年來,全市新增、改造的彩葉林面積達35萬余畝,重點分布在名勝古跡區、風景旅游區及交通干線等周邊林區。
市園林綠化局造林營林處處長袁士保介紹,這35萬畝彩葉林遍布京西南—西北—東北綿延230公里的淺山和景區,10多年前本市提出的“山山看紅葉”目標,到今天已基本實現。
據介紹,北京有著獨特的“北京灣”地形,境內從東南平原到西北山區地勢逐漸升高,地形依次為平原區、淺山地區和深山嶺。依據不同的海拔高度和氣溫,紅葉將自西北山區至東南平原漸次變紅,觀賞期將持續到11月中旬。
新秀彩葉樹異彩紛呈
彩葉林的面積在擴大,彩葉樹的品種也在不斷豐富。除了人們常見到的紅葉,本市這幾年又新添了橙、黃、藍、紫等多個品種的彩葉供人們觀賞,不僅秋天能看彩葉,春、夏兩季也能欣賞。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篩選,如今在京郊廣泛種植的彩葉樹有14種,絕大多數都是抗旱、好活的鄉土樹種。其中,春色葉以欒樹、臭椿等為主;秋色葉以黃櫨、元寶楓、栓皮櫟、槲櫟、蒙古櫟、柿樹、爬山虎、五葉地錦、白蠟等為主;常年異色葉樹種選擇以紅葉李、紫葉小檗等為主。
另外,挪威國王楓、加拿大紅楓等10多個來自歐美國家的新秀彩葉樹種也在北京試點種植。例如國王楓,這是挪威槭的一個變種,原產于北美地區,目前,京藏高速沿線已有種植。春天,它剛剛長出的嫩葉就是深紅色的,夏季變成紅褐色,到了秋季就變為微紅銅色或桔黃色,葉色絢麗,觀賞期長達八九個月。
十大彩葉觀賞區后年建成
袁士保介紹,近幾年,本市持續推進彩色樹種造林工程建設,基本上每年新增、改造的彩葉林面積都在2萬畝左右。
按照“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突出景觀”的原則,彩葉林的造林地塊成片面積都要在300畝以上,規劃區域面積不低于5000畝,規劃區成林后彩色樹種的比例不低于50%,新造林地塊彩色樹種的比例不低于80%。
根據《北京彩色景觀林建設總體規劃》,到2015年,全市山區彩色景觀林面積將達到40萬畝,打造出十大彩色景觀區、6條彩色景觀帶,建設30個彩色景點,市民秋季賞彩葉將有越來越多的好去處。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河北現“活化石”銀杏樹 歷經2800載
在秦皇島市海港區石門寨鎮淺水營中村有一棵穿越了2800多年的銀杏樹。昨日,記者見到該樹時,因是初冬時節,這棵“活化石”已落盡一身繁華,僅個別枝頭上還有銀杏果和樹葉殘存。這棵銀杏樹主干粗壯挺拔,大枝虬曲如龍,伸向四方,氣勢不凡,令人驚嘆。【詳細】
成都:熊貓大道綠道年底竣工
記者昨日從成華區獲悉,該區已正式啟動全長12公里的熊貓大道綠道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據悉,3年內,成華區將完成620公里綠道建設,其中一級綠道共計15公里、二級綠道共計229公里、三級綠道共計376公里,初步規劃為“兩軸、兩帶、四河、四道”,設置出入口56個、驛站106個。【詳細】
克萊恩:銀杏——中國帶給世界的珍貴禮物
昨日,中國古典植物銀杏成為耶魯大學林業與環境學院院長、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彼得·克萊恩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公眾報告的主角。他對于銀杏這個被時間遺忘的樹種歷史與現在的展示,深入淺出而又生動地講述了銀杏之美,贏得現場熱烈掌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