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報載,廣州天河區農業和林業局發出招標公告,計劃在廣深高速天河段建一段景觀林,為此需要砍掉原有的500棵桉樹,并購買綠化種植喬木2167株、灌木4640株、水生植物1176株、綠地地被65120平方米,總計花費1082萬元,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
花上千萬買樹來扮靚高速?此消息立刻引發輿論關注。有人聯想到前不久天河公園被挖走的4000多棵樹,認為這邊挖、那邊買,很折騰,不如這兩個地方的樹直接置換一下算了。這樣的想法有點天真,專家解釋稱這在技術上并不可行。
專家的解答或能在技術層面上釋疑,但對于這個上千萬元項目的某些細節,普通市民仍有疑問。
首先就景觀林項目的必要性而言,許多車主都有同感,目前廣深高速天河段兩旁的綠化其實還不錯,而且這個項目是先砍掉原來的500棵桉樹,再種植2000多棵喬木,為什么不能保留目前的桉樹林?是桉樹行將老死,抑或僅僅由于“不夠漂亮”?到底景觀林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即將投入的1082萬元算是“奢華版”抑或“經濟版”?天河段長約2公里的景觀林就要花費千萬,廣深高速全線122公里呢,目前其他路段的景觀林狀況如何?希望相關部門給出更詳盡的解釋。
再者,花上千萬買樹來“扮靚”的區域,與高速公路到底是什么關系?有沒有用公共財政為公路企業埋單的嫌疑?按一般人理解,企業投資經營高速公路,本身就負有綠化、美化道路沿線的責任,況且廣深高速的賺錢能力也像“印鈔機”一樣,為什么天河路段要由政府花錢扮靚?政府和公路企業的職責劃分到底是怎樣的?
其實,花上千萬買樹扮靚高速一事,其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財政資金的預算和審批問題。據招標公告顯示,這一項目屬于2013年廣州市生態景觀林帶近期建設實施規劃,按照該規劃,今年廣州將花2.5億元實施19項生態景觀林帶改造,除了廣深高速天河路段之外,天河區的廣園快速、白云區的京珠高速白云段、京廣鐵路白云段都將建設類似的林帶。
理論上說,這2.5億元的綠化花費,都已納入了財政預算,通過了人大審議。但我們知道,限于每年兩會期間代表審議預算時的種種因素,財政預算一般都是被整體通過的,至于某些具體的項目和花費,代表未必很清楚。于是,當這些項目真正開始執行的時候,公眾希望了解更多更細,就不足為奇了。結合廣州近日通過的“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來看,類似數以億元計的綠化項目,今后能否在立項和預算編制的時候,更充分地聽取公眾意見,讓公眾真正參與決策過程呢?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