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探討歷史名城保護 專家稱“保古建新”無意義
對比“一條例三規劃”,還是有不少變化。
A文物點增量大
2010規劃:市域內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56處,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16處。
2012規劃:市域范圍內目前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另外,已公布的近現代歷史建筑共兩批56處,歷史舊宅有23處。
2013規劃:市域范圍內目前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5處。另外,已公布的近現代歷史建筑共兩批56處,歷史舊宅有23處。
B風貌區有縮減
2004條例:岳麓山、小西門、天心閣、潮宗街、開福寺等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2010規劃:確定五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岳麓山、小西門、天心閣、潮宗街、開福寺。
2012規劃:劃定兩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岳麓山、古城區。增加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太平街、潮宗街;增加4個條歷史地段:西文廟坪、開福寺、化龍池、湖南省立一師范。
2013規劃:與2012規劃相同。
C村鎮增補替換
2010規劃:保護七個歷史名鎮:[朗][木]梨鎮、銅官鎮、丁字鎮、古港鎮、普跡鎮、坪塘鎮和文家市鎮。
2012規劃:保護九個歷史文化村鎮:靖港鎮、銅官鎮、文家市鎮、大圍山鎮、沙田鎮、巷子口鎮、黃材鎮、彩陶源村、新開村。
2013規劃:保護十個歷史文化村鎮:靖港鎮、銅官鎮、文家市鎮、大圍山鎮、沙田鎮、巷子口鎮、黃材鎮、溈山鎮、彩陶源村、新開村。
構想:十三年前提出的“保古城建新城”
2000多年來,長沙城區的核心部分就在湘江東岸一條狹長地帶上。五一廣場周邊從古到今都是長沙最核心、最繁華的城市中心位置。
“十三年前,長沙失去了一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機會。”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成員、高級建筑師劉叔華介紹,2000年,長沙城區核心部分高層建筑還并不是很多,但大規模的舊城拓寬改造序幕已正式拉開,舊城保護開始提到長沙各級領導和專家的議事日程。
湖南省和長沙市的一些歷史名城保護專家,提出了一個構想:用五到十年時間,按照舊城城墻格局,將城墻從天心閣向南北兩側延伸到湘江邊。長沙城市發展放在這個區域以外,這個區域內的東西南北干道穿城墻而過,所有大小格局統統保留。這個區域內不再建高樓,街巷兩側統一按清末和民國初年建筑風格予以改造。那些遭“文夕大火”燒毀后建得歪歪斜斜的建筑,可以按照橘子洲廟前街的格局予以恢復。所有房屋高度都不超過18米,即所有房屋都不超過五層。所有房屋允許居民居住也允許開設旅館;允許自由經營百貨、副食,開設餐飲和茶樓,也允許開設文化休閑和娛樂場所。
“如果當時的構想得以實施,那么長沙將成為中國舊城保護得最好的城市。”劉叔華說,外地人到長沙看什么?就是來看這個城市留下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積淀。如果長沙舊城從2000年開始就控制建高樓,就按照保護舊城的標準保護起來,那么這個城市所帶來的財富遠遠比現在多,影響力遠比現在廣。
“但是長沙具有2000年文化積淀的舊城區,失去了一次機會也許就再也沒有機會。現在這個區域建了上千棟高樓,難道把這些高樓推倒建古城?”劉叔華說。
編輯:zhi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