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愷:建筑顏色彰顯特色
“建筑之所以有它的特點,與它的顏色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建筑師崔愷在建筑學會年會上做名為《特·色》的演講時指出,在今天高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缺乏特有的文化標志,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情,使得多數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成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他希望可以用顏色對城里的建筑進行文化定位。
蘇州火車站
立足于本土的設計,如何找到有價值的特征?如何彰顯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文化以及特定的功能?崔愷以為,可以從建筑物用色的角度來研究。“我每次在用色的時候,不僅僅要看顏色本身的色溫、色調、色相等要素,同時也希望通過以色彩表達一種性格,所以十分注重色彩的視覺效果和色彩的功能性。”他說道。
接著,崔愷結合自己領銜擔當的幾個具體項目,闡述了上述觀點。
他先以蘇州火車站和昆山文化藝術中心舉例。改擴建后的蘇州火車站位于新老城區交界位置,總建筑面積87000㎡,是一座集鐵路、城市軌道、城市道路交通換乘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交通樞紐。“蘇而新”的設計把大空間、大體量現代化交通建筑通過化整為零的手法融入了古城的城市尺度,延續古城的城市肌理。
“現在的蘇州已經是一座很現代化的城市。那么,蘇州留給人們的印象應該是什么呢?蘇州火車站坐落在老城邊上,所以我選擇了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屋頂——菱形空間網架體系結合當地老百姓熟悉的地方色彩——灰色和白色——來設計這個建筑。站房外墻也采用栗色的網格金屬幕墻,栗色呼應著灰色白色,構成粉墻黛瓦的意境。此外,把候車大廳內的裙房設計成用于側通風采光的內庭院,里面綠竹蔥蘢,營造出一片悠悠的江南味道。”崔愷侃侃而談。
然而,即便是同一地域的建筑,由于對環境、文化、功能的不同,用色也會有所不同。昆山是隸屬于蘇州的縣級市,其文化底蘊與姑蘇文化一脈相承,但也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崔愷對于昆山文化藝術中心的設計表達進行了仔細的審視。“昆山的昆曲是當地的一個最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該文化中心地處于一個城市新區,旁邊有體育場、體育館和很多高層住宅圍攏,因此在一個大尺度的城市空間當中,文化中心再用簡單的小橋流水和白墻灰瓦來表達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我們在色彩方面和肌理上做了一定探索,以優雅的曲線使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筑風格體現出昆曲‘水袖’的形象,整體配以米白色的主色調,給人一種既大氣又不乏精致靈巧的感覺。”崔愷結合圖片解說道。
顏色的巧妙設計有時候還可以彌補工程的短板。“青海玉樹康巴藝術中心,由于地處高原,外墻裝飾材料只能采用砌塊和涂料。在裝飾上,為了表達色彩豐富的藏族傳統,我們做了一些思考。”他介紹說,該建筑最終采用了以多種不同尺寸的砌塊和不同朝向開窗,形成斑駁的豐富的光影效果。“在太陽的照射下,砌塊透射出湖藍色、橘紅色等顏色,既有現代感,又有藏族地域特色和濃濃的西北風情。”他說。
“對于城市風貌設計,首先要對自然環境進行把握和利用,結合自然環境形成的規劃格局,然后抓住城市重點空間的節點,做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和景觀。每個街道都有自己的個性,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建筑的特色,規劃建筑的顏色。”崔愷總結自己的設計實踐和思路時重申,建筑色彩不能單一化和表面化,應與地方建筑文化結合,同時也應該與當今的技術和材料相適應。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林遺產保護論壇(三)晉宏逵談紫禁城建筑特色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3月7日晚,北京林業大學遺產保護論壇第三場在北京林業大學報告廳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紫禁城學會常務副會長、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先生,他進行了題為“永遠的故宮——紫禁城的建筑特色與遺產保護”的精彩講座。【詳細】
崔愷:綠色設計要體現本土情懷
什么才是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之路?中國建筑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崔愷的答案是“本土設計”,即設計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包括氣候、環境、資源等因素,盡可能地順應、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選用適宜技術,以創造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美好環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