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探索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管理新模式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國”的美譽,但其植物資源同時呈現出分布范圍狹窄、種群數量少和特有種多的特點,加之人口急劇增加帶來的林地或林木資源不合理使用,進一步加速了物種消失或瀕臨滅絕。
據統計,在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中,僅存1株-10株的有8種,僅存11株-100株的有20種,僅存101株-1000株的有20種,僅存1001株-5000株的有14種;野外只有1個分布點的有17種,有14種未列入國家重點野生植物保護名錄,近1/3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于保護區之外。
拯救保護迫在眉睫!
為此,云南省先后組織實施了“森林云南”建設,啟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發布了《麗江宣言》、《騰沖綱領》和《版納約定》。為緊急拯救保護目前自然界個體數量僅存“個十百千”的極小種群物種,啟動了62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優先保護行動,進一步提高保護意識,開展試驗示范,探索保護管理新模式。
2005年,《云南省特有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工程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林業局,拉開了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管理工作探索的序幕。
2007年,云南省政府批準實施《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特別提出了針對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措施;同年,出臺了《關于加強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若干意見》,將“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工程”列為十大保護工程之一。
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準實施《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和緊急行動計劃》,啟動了62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優先保護行動。
2011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實施,優先選取云南藍果樹、西疇青岡等5個物種,開展保護小區建設試點工作。
2012年,云南省林業廳針對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的、在本省分布的38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制訂了詳細的拯救保護措施。
通過一系列《規劃》的編制與實施,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基本得到有效保護,并成為建設生態文明、“森林云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和亮點。
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近10年來,云南省投入野生植物保護資金超過6000萬元。
錢從哪來?云南省突破了過去單一靠政府預算的籌資方式,轉而向全社會多方籌資,逐步樹立“政府-科研機構-非政府組織”合作的典型,不僅加大了拯救保護力度,還營造出全民參與拯救保護的良好氛圍。
身為試點就意味著要勇于探索。除了開展極小種群物種專項調查、建立保護地強化就地保護、加快遷地保護等措施,云南省還開創了近地保護模式,即針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特點,建立具有收集、保存、展示、繁育和回歸物種功能的近地保護園(基地)。
云南省還積極開展華蓋木、西疇青岡和杏黃兜蘭等物種回歸自然的試驗項目,通過科學管護、動態監測和數據采集,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回歸自然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典型范例。
此外,科技成果的轉化使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例如毛果木蓮,現已人工繁育2萬多株,開始用于園林綠化。
為進一步拓展就地保護,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點)建設試點啟動。2011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近200萬元,主要采取“技術支撐單位+基層林業部門”聯合實施的方式,初步探索出4種保護管理新模式:
針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點遠離保護地,且林地權屬為國有,在建立保護小區后,由基層林業局或林業站直接管理;
針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點位于保護地周邊的種群,在建立保護小區后,由當地保護地管理機構代管;
針對分布點在保護地外,林地權屬為國有,在保護小區建設后,由林地所屬單位實施保護管理;
針對分布點在保護地外,林地權屬為個體,在保護小區建設后,由基層林業部門與林權所有人協議管護或共管。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花園中適宜選用的野生植物
讓你的花園充滿生機很重要的是要選對植物——然后你便可以坐在院子里面享受觀賞鳥以及蜜蜂、蝴蝶等昆蟲的樂趣。本文介紹的幾種植物你不妨試一試【詳細】
江西發現野生珍貴樹種鵝掌楸群落
日前,江西農業大學考察隊在江西省樂安縣老虎腦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過程中發現野生鵝掌楸群落。鵝掌楸在雩山山脈尚屬首次發現,樂安也成為這一珍貴樹種在江西的新分布點。【詳細】
云南麗江發現瀕危物種云南梧桐
繼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金沙江流域,發現被認為野外可能已滅絕近20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云南梧桐以后,由麗江市林業局組織的科技人員近日在金沙江流域沿線林區開展歷時20多天的云南梧桐摸底調查,發現在古城、玉龍、永勝、寧蒗等1區3縣均有云南梧桐分布,初步調查約有2.5萬株。【詳細】
江蘇:濕地將分四個等級進行管理
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江蘇省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我省將按照等級,將濕地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市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四個類別,其中,省級重要濕地、市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名錄的管理適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