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城市為何少有可進入的休閑草坪?
南寧市供市民休閑的草坪越來越多,在濱湖廣場,不少市民在這里享受休閑時光,有的在散步;有的坐在草地上聊天;有的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聽著音樂。
每到風和日麗的假日,城市公園和公共綠地的草坪總能夠吸引很多人進入,但是,更多的草坪卻有“嚴禁進入”或“嚴禁踐踏”的提示。盡管有時候提示也很溫馨,但是依然無法阻止人們想在草坪上休憩的腳步。
曾幾何時,“不踐踏草坪”成了我們呼喚的社會美德,這和城市建設中盲目建觀賞性草坪的不科學做法有關。如今城市中很多草坪都引用“洋草”,這些“洋草”品種之所以被選用就是因為其觀賞性好,但是卻忽略了這些“洋草”的實用性,很不耐踐踏。無奈之下,呼吁人們愛護草坪的做法就是“遠離草坪”。
草坪是植物界中最容易和人親近的植物群,在國外,幾乎沒有草坪被公示說“嚴禁進入”,相反,更多的草坪專門就建在人多的中心地帶,專門供孩子們嬉戲,供大人們休憩。美國白宮門前的草坪上經常可見很多人嬉戲玩耍;在東京國會大樓外的草坪上,隨處可見游客的帳篷;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公園、悉尼達領港附近的草坪,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市內等草坪,狗兒們也在草地上歡快地跑來跑去。草坪文化從西方誕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切切實實為人服務的,失去了人們和寵物親近的草坪是多么孤單和冷寂。
如今,很多城市人選擇了假日到城外零距離感受大自然的美,誰能夠說這和城市草坪等綠化景觀動輒被人為圈起來沒有關系呢?如果城市的草坪也能夠像郊外的草地那樣隨意親近,一出家門就可以愜意地享受草坪帶來的安逸,還有多少人愿意舍近求遠,不惜浪費時間和精力勞累地往郊外跑呢?
公共草地本應是公民休閑地,中國的草皮往往只能觀賞不能親近,很不合理。很多城市廣場上都缺少必要的供游人休息的排椅等設施,游人累了沒有地方坐。據我所知,加拿大多倫多就有“草坪的邀請”,一個挺大的公園,大片綠茵茵的草坪邊,豎著一塊色彩鮮艷的牌子,上面寫著一行字:please walk on the grass(請在草坪上漫步)!
如今很多學者在大聲呼吁城市建設應該還原草坪的實用性,還市民一個親近的大自然樂園,一些市民的相關建議也被政府部門所采納。幾年前,北京市規劃委表示,北京將建“步入式草坪”,北京城內的草坪將可以像國外的綠地一樣可坐、可臥,甚至可以在草坪上野餐、曬太陽;在國內,去年杭州西湖對游客開放了幾萬平方米的草坪,根據人流量大小,部分草坪采取輪流開放、養護,開放一塊,踩得嚴重了,馬上養護起來,再換另一塊開放。一來給草坪“休養喘息”的機會,同時也兼顧到了游客想親近草坪的賞玩興致。
“如果草坪不讓躺,不如改種仙人掌”,這是網友對草坪不讓親近的慨嘆和調侃,草坪何必一味“嚴禁踩踏”?請讓我們在草坪上自由漫步,躺在草坪上沐浴春陽和秋陽,來個深呼吸吧!期待能夠坐在草地上聊天、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和聽著音樂的草坪越來越多!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英國近代城市公園的創新與特色
進入19世紀以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英國城市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口密集、居住擁擠、環境惡劣、犯罪增多、疾病流行、生活貧困,普通的城市居民對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和秩序井然的新型公共空間有著強烈【詳細】
城鄉之間迷人的過渡區域——荷蘭凱爾克拉德城市公園
過去很多年中,這個公園一度管理不善。Bureau B+B景觀設計事務所重新定位了鹿苑,將一個植被茂盛的陡峭山脊融入了一個環形劇場。公園的道路結構經過了改造,消失的小溪被重新恢復【詳細】
萬州打造重慶首個國家農業公園
記者從重慶萬州區政府獲悉,該區正以甘寧鎮萬忠路沿線為核心,打造重慶市首個國家農業公園,計劃2020年建成。【詳細】
三亞新建改建八大城市公園 有力提升城市宜居指數
“綠色,代表生命,象征活力,預示健康,是充滿希望的顏色,更是三亞發展最鮮亮的底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方向,是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三亞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大局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