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首次發現3億年前植物“活化石”松葉蕨
林海倫在拍攝松葉蕨。 李超攝
松葉蕨。林海倫攝
最近,寧波市象山縣發現了植物中的“活化石”———松葉蕨,它開始出現于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比植物“活化石”銀杏更為古老,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
“松葉蕨冬季最低的生存溫度是8℃—10℃,寧波不在它的分布范圍之內,現在發現了它,的確很意外!”我市植物專家林海倫說。
象山的懸崖峭壁上發現植物“活化石”松葉蕨
林海倫早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獲植物學碩士學位,現在是寧波市藥品檢驗所主任中藥師。20多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日都花在調查研究寧波的鄉土植物資源和蝴蝶昆蟲資源上。
不久前,林海倫在象山縣高塘島鄉的一個海島考察時,在巖壁上,發現了一種松針形的草本植物。“巖壁上光禿禿的,植物不多,這種低矮的草本植物才會被發現。”巖壁與地面呈80度左右,攀爬上去十分困難。為了看清楚植物,林海倫徒手攀上巖壁,終于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
這是一種長在巖縫中的蕨類植物,植株嫩綠,高度為20厘米左右。10余根綠色的氣生枝長成一叢,頂端均為二叉分枝,分叉的小枝呈三棱形,上面密布著白色氣孔,小枝上長有許多圓形的黃色孢子囊,像一顆顆珠子鑲嵌在莖枝上,十分有趣。不仔細看的話,以為只有枝條,沒有葉片,但仔細看,小枝上還長有許多鉆狀的營養葉,營養葉小得幾乎看不見,長度僅2—3毫米,寬僅有2—2.5毫米。
“從植物形態看,這種植物符合蕨類植物的特征:是維管植物,根、莖、葉具備,靠孢子繁殖。我從沒有見過這種奇怪的植物,自然叫不出它的名字,但當時就相信肯定是遇上‘寶貝’了!”林海倫說。
林海倫拍了照片回來,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家打開工具書查找。仔細比較之后,才發現它是一種名叫松葉蕨的植物,顧名思義,植物外形長得像松樹的松針,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極度珍稀瀕危的“活化石”植物。
上周六,林海倫約上朋友再次來到松葉蕨的生長地,對其生長環境和種群大小展開深入調查。結果在原先的那叢植物附近又發現6叢松葉蕨,目前的長勢都不錯。“表明其種群正在發展壯大,只是目前種群規模太小,還十分脆弱。”林海倫說。
揭開松葉蕨的神秘身份:3億年前泥盆紀的“活化石”植物
弄清楚了植物的名稱后,林海倫查看松葉蕨的相關資料,試圖揭開它的身份之謎。
《浙江植物志》記載:松葉蕨是松葉蕨科松葉蕨屬的植物,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共2種,我國1種,浙江1種,產仙居、縉云、永嘉、樂清、文成、泰順。生長于巖石縫隙或附生于樹干上,海拔300米以上。我國其他地方分布在江蘇、安徽、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根據《浙江植物志》的記載,松葉蕨主要分布在浙江的南部和我國的南方,寧波沒有分布。
而《中國的珍稀植物》名錄中,松葉蕨是蕨類植物中排名第一位的珍稀瀕危植物。該書記載:“松葉蕨產秦嶺南坡以南廣大地區,泛熱帶其他地區。為古代孑遺(活化石之意)植物,被認為是現有最古老的蕨類植物。”
“松葉蕨在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就已經存在,為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維管植物之一,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松葉蕨單屬一科,它的發現,相當于寧波植物資源目錄中又增加了一個獨特的科。”專家林海倫用一句話概括了松葉蕨的“重量級”身份。
寧波市林業局林特科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李修鵬獲悉后,日前他和林海倫一起去了象山海島。他告訴記者:“松葉蕨在寧波的確是首次發現,它比‘活化石’銀杏更加古老,而象山陡峭的海島環境,人為破壞少,為松葉蕨這種古代孑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讓我們能看到它的真容。”據了解,銀杏出現在石炭紀,而松葉蕨出現在更早前的泥盆紀。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