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城市文化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
2013-11-27 08:02:19 來源:惠州日報 瀏覽次數:
二是避免城市面貌的趨同。城市面貌是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凝結,是城市外在形象與精神內質的有機統一,是由一個城市的物質生活、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一個城市的文化發育越成熟,歷史積淀越深厚,城市的個性就越強,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鮮明。
很多有個性的城市都會展現出獨特面貌:北京平廣開闊的歷史城區、白墻黑瓦的蘇州,以及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國外的一些城市也是如此。以色列的特拉維夫,107年前只有27戶猶太人定居,他們商議共同的建筑規則,規劃街道,建設房屋。八九十年后,城市完成了4000棟房屋,顯現出了鮮明的城市特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一些城市在規劃建設中抄襲、模仿、復制現象十分普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趨同,導致“南方北方一個樣,大城小城一個樣,城里城外一個樣”的特色危機。各地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風貌正在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幾乎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
三是避免城市建設失調。城市建設是為了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也包括文化環境。而城市規劃則是合理配制公共資源,保護人文與自然環境,維護社會公平,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不僅是建設一個環境優美的功能城市,更在於建設一個社會和諧的文化城市。廣州的荔枝灣逐漸恢復原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老人聚在那里唱粵劇、喝早茶,一片和諧景象。
但是,一些城市在建設中缺少科學態度和人文意識,往往采取單一依賴土地經營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導致出現“圈地運動”和“造城運動”。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變大、變新、變洋,而這些項目卻往往突出功能主題而忘掉文化責任。
四是避免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質水平、文化品質和市民素質的綜合體現。既表現出每個城市過去的豐富歷程,也體現著城市未來的追求和發展方向。美好的城市形象不僅可以實現人們對城市特色的追求和豐富形象的體驗,而且可以喚起市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許多城市都有市民引以為傲的標志性建筑。如羅馬市民喜歡他們的萬神廟,那里代表著中世紀科技的最高水平。但是,一些城市已經很難找到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布局生動、充滿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寄希望於在短時間內能擁有更多 “新、奇、怪”的建筑,以迅速改變城市的形象,結果反而使城市景觀變得生硬、淺薄和單調。越是追求“新、奇、怪”,就越顯得低俗。很多城市在規劃設計建筑的時候,都采取國際招投標的形式。有些設計師拿著在別處已經投標甚至中標的圖紙,稍加改動就來投標。他們對參加投標的這座城市的歷史、人文不知情,就掏出容易吸引眼球的設計,并且屢屢得逞。幾年以后,同樣的圖紙,類似的設計,又出現在另一座城市。這就導致了更加“千城一面”。
五是避免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環境是城市社會、經濟、自然的復合系統。城市環境與城市的生態發展密切相關,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好的城市環境不但可以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天,研究城市環境的基點應是如何使城市既宜人居住,又宜人發展。比如,揚州正在沖刺世界文化遺產,幾十年,他們沒有讓任何一棟突兀的建筑侵蝕到瘦西湖的風景區。
但是,一些城市以對自然無限制的掠奪來滿足發展的欲望,致使環境面臨突出問題:空氣污染、土質污染、水體污染、視覺污染、聽覺污染﹔熱島效應加劇、交通堵塞加劇、資源短缺加劇﹔綠色空間減少、安全空間減少、人的活動空間減少。不少文化遺產也出現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趨勢。國外也有很多這樣的反面案例,在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像前,無論怎麼照相,都躲不開后面的“三根香”(巨大的煙囪)。人們對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在破壞著我們的文化生活。
六是避免城市精神的衰落。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內核,是對城市文化積淀進行提升的結果。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在歷史上和現實中發揮著異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煉,可以使更多的民眾理解和接受城市的追求,轉化為城市民眾的文化自覺。
澳門歷史城區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當天,從澳門市民手中寄出了20萬張明信片,上面驕傲地寫著:“澳門,一座文化城市”。這是發自澳門市民內心的吶喊。特區政府妥善地保護澳門的歷史性文化、文物古跡,維護了文化尊嚴……
但是,一些城市追求物質利益,而忽視文化生態,在城市建設中存在盲目攀比、不切實際傾向。實際上是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重建設規模,輕整體協調﹔重攀高比新,輕傳統特色﹔重表面文章,輕實際效果,表現出對文化傳統認知的膚淺、對城市精神理解的錯位和對城市發展定位的迷惘。
七是避免城市管理的錯位。城市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肩負起對未來城市的責任。通過城市管理不但要為人們提供工作方便、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安全穩定的物質環境,而且要為人們提供安靜和諧、活潑快樂、禮讓互助、精神高尚的文化環境,這就需要用文化意識指導城市管理。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