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來自十多家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員,參加了“973”計劃項目“植物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年度總結匯報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諺語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特征,依靠其基因從父母向子女傳遞。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句話說明生物的變異特征,在自然界的高等生物里,沒有與父母長得一模一樣的子女。
“973”計劃項目“植物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以下簡稱“972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馬紅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高等生物的世界里,后代與上一代雖然有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樣,這就是減數分裂作用的結果。”
奇妙的減數分裂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的報告廳,匯集了來自遺傳發育所、復旦大學、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員,各自就所承擔的“973”計劃項目子課題作了2013年度的匯報和總結。
馬紅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負責“973”計劃項目第三課題“同源染色體相互作用的調控網絡”的研究任務,也是整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曾對減數分裂給出注釋:性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
馬紅還作了一個通俗的注釋:減數分裂是產生精子和卵子的細胞分裂,如果沒有減數分裂,就可能生出一模一樣的后代,好像孫悟空會72變,能變出無數只相同的猴子。
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的時候都要進行減數分裂。減數分裂不僅是保證物種染色體數目穩定的機制,同時也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不斷進化的機制。
馬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上一代物種有不良基因,在減數分裂繁殖的后代的過程中,新孕育的物種不斷經歷著大自然的選擇性,最終只有優良的物種能生存下來。
不僅植物有減數分裂,動物也存在減數分裂。比如表現為智力障礙的唐氏綜合征,在胎兒發育前期,細胞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出現一條額外的21號染色體,發病原因仍不明確。
馬紅表示,生物界的減數分裂是一個自然過程,而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研究減數分裂發生的過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