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發生的機理
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關鍵環節,減數分裂中的同源染色體(在二倍體生物細胞中,形態、結構基本相同的染色體)重組,是遺傳多樣性的基礎與生物進化適應性的原動力。
減數分裂染色體相互作用是減數分裂的核心問題,其主要由同源染色體配對、聯會與重組三個核心的分子細胞學因素決定。
馬紅帶領的“973”計劃項目團隊主要針對同源染色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及其調控網絡這一科學問題,以擬南芥、水稻、玉米和小麥為材料,分四個子課題開展系統研究,為實現對植物減數分裂的調控,以及基于有性生殖與基因重組交換調控的作物遺傳改良提供理論依據。
“擬南芥的基因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組中最小的,水稻的基因研究模式在國內已經比較成熟,玉米的染色體比較大,小麥是多倍體作物。”馬紅對研究材料的選擇作了解釋。
來自遺傳發育所的研究員韓方普、程祝寬分別負責第一課題“同源染色體識別和配對的分子機理”和第二課題“同源染色體聯會與交換的分子機理”的研究,來自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員孔宏智負責第四課題“減數分裂共性和特性的分子基礎”的研究。
每個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都分配了具體的研究目標,并且在前期積累了減數分裂的研究基礎。“大家各有特長,各自的研究手段和材料對我們這個項目來說是有幫助的。”馬紅肯定了自己帶領的這支團隊。
馬紅指出,從2010年立項到2015年該項目結題的時候,可能我們尚且不能弄清楚減數分裂的所有機制,但會對植物減數分裂有一定的認識。
“自然科學的發展時常會有意外的發現,比如我們會設法發現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新基因、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的過程中計劃外的發現。”
學術交流應通俗
該“973”計劃項目最終的目標是,建立染色體相互作用的分子細胞學圖譜和相關研究方法;擴展和完善減數分裂時期特異的基因沉默技術體系;闡明20~30個減數分裂關鍵基因的主要生物學功能;建立植物減數分裂重要功能基因的調控網絡和數據庫等。
除了“973”計劃項目的工作之外,研究人員均有各自領域的工作,比如,這個項目組有一些研究人員來自高校,還承擔教學任務。
“高校老師應該能兼顧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這兩者本身并不沖突。”馬紅以自己作為例子,“因為行政工作的原因,我教學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我很懷念和學生一起交流的時光。”
老師只有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弄清楚,才能給自己的學生講明白,因此馬紅很珍惜現在不多的上課時間,這是對其科研工作的檢驗和認可。
如今,一些學術報告不僅外行聽不懂,有時連同行理解起來都費勁,往往會去揣測是不是個人原因沒聽明白。“因為報告主講人是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展開講述,實際上學術報告不僅要做到學術上的嚴謹,還應該是讓更多人都聽明白。”
馬紅有在美國植物生殖發育領域20年的研究經歷,他為團隊營造了一個寬泛的學術氛圍,并與國際上本領域高水平的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無論從團隊人員實力,還是我們現階段的研究成果,我們的科研工作在國際上均具有領先性。”
“雖然我們的研究工作偏向基礎領域,但希望我們的成果可以幫助育種專家培植新品種,提升產量。”馬紅說,“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