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野生鄉土植物馴化成城市綠化新寵
2013-12-05 07:44:00 作者:周治濤 譚慶 來源:楚天都市報 瀏覽次數:
開花時花色多樣,結出的紫色果實特色鮮明,同時植株還有止血殺蟲的功效—在武漢南湖部分社區,紫株成為綠化新面孔。記者從武漢市農科院獲悉,目前該所成功馴化的近20種鄉土植物,正變身武漢綠化新寵,進入市民的視野。
2001年,武漢市農科院林果所在武漢市江夏區天子山引種野生紫株,經過專家近十年的雜交、馴化,成功培育出一批適合在城市社區推廣的綠化植物。和紫株一樣,野生的川鄂連蕊茶、白鵑梅等馴化成功,通過湖北省良木品種審定。
武漢市農科院林業生態工程研究室主任許林博士介紹,為了獲得性狀穩定的樹種和排除入侵生物,野生鄉土植物引入城市園林,需要通過人為馴化和審定,一株鄉土植物從引入馴化到品種推廣,平均要花十年時間。
編輯:zhufe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武漢黃鶴樓景區周邊立體整治見成效
2018年5月4日,再登黃鶴樓,蛇山風景如畫。【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