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新規”將出臺 屋頂綠化或成新建住宅必需品
輕型屋頂綠化技術,克服了此前應用時“承重不夠、屋面滲漏、養護困難”的缺點,植物是否缺水,會自動通過新型遠程灌溉控制技術反映到養護管理員的手機中;不用擔心太重,連自行車棚頂都可以運用……昨天南京市舉辦的首屆園林新技術新成果新材料推介會上,很多先進的綠化技術讓人眼前一亮。但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政策激勵,這些新技術的運用在南京市“落地”還面臨不少難題。
輕型屋頂綠化技術已獲4項國家專利,沒有小區愿使用
高4米、寬5米的室內立體綠化墻面,由綠蘿、紅掌、吊蘭等十多種花草組合而成,相當于種了600盤植物。推介會參觀環節,記者在位于定淮門大街的萬榮園林立體綠化研究中心看到,這一立體綠化墻面從外表看起來很平常,用種植毯覆蓋住營養土,然后將植物塞進種植毯表面的“小口袋”,但據介紹,這種室內立體綠化的核心技術是灌溉控制系統,每平方米的造價達到2500—3000元。
中心室外立體綠化則很“親民”,包括種植框垂直綠化系統、輕型屋面生態綠化系統等。“輕型屋面生態綠化系統,是之前屋頂綠化技術的再升級,施工過程全部轉移到基地,運輸到待綠化的場地,直接拼裝,也可以在屋面任意移動、組合,便于屋面維修。有效解決了此前屋頂綠化面臨的‘承重不夠、屋面滲漏、養護困難’三大難題。如果種植的是普通草坪,每平方米造價只有200多元,與現在屋面鋪設人工草坪的價格幾乎相當。”南京萬榮園林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錦榮告訴記者,這一被不斷“升級”的技術已經取得了4項國家專利,但尷尬的是,歷經多年推廣,僅少數政府機關單位嘗試,幾乎沒有一家小區使用。
無技術規范、無政策激勵成技術推廣難題
“大雨導致的屋面積水、高溫導致的熱島效應,都可以被屋頂綠化緩解。而綠化噴滴灌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節約水資源……”市園林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推廣使用綠化新技術是提升城市園林品質、建設生態示范區的必要手段。
編輯:chengxuetao
相關閱讀
廣州投資近兩千萬打造立體綠化工程
根據對外公布的《2017年廣州市道路立體綠化建設項目建議書》,本次立體綠化改造項目選址位于廣州的城市主干道及天河中央商務區的城市街道,包括:天河路—中山大道、中山路、天河北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天河區的區域道路為天河北路(廣州大道-五山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項目選址為廣州市人流、車流密集的主干路。【詳細】
美媒:中國海綿城市計劃全面鋪開面臨挑戰
美媒稱,亞洲的城市都在竭力消化快速涌入的人口,城市發展正一步步侵占易發水災的地方。孟買前不久積水成災,人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于印度對濕地的開發管理不善,無論在印度、尼泊爾還是孟加拉國,匆忙建設的城市區【詳細】
北京朝陽區添屋頂花園 今年屋頂綠化2萬平米
今年,朝陽區計劃再完成屋頂綠化約2萬平方米,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詳細】
廣州:屋頂綠化還需打通“軟障礙”
據報道,有60多年歷史的廣州市總工會建筑的屋頂上的一片“草坪”,讓城市的水泥森林增添了一份綠意,也讓炎炎夏日多了一絲涼意。記者了解發現,這種屋頂綠化能讓室內降溫3到5,節能效果非常明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