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松院士:城市生態資產監管迫在眉睫
“城市生態安全問題的實質是物、事、人和生境間關系的失衡。”針對當下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生態安全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監管、改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迫在眉睫。
“生態占用,即城市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維持生態服務功能所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基礎設施的占用,是當前城市生態資產管理的通病。”王如松介紹說,生產生活用水擠占自然生態用水、城鄉建設用地擠占生態服務用地、外來物種取代本地物種等均屬于生態占用,會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
他告訴記者,當下城市中大多數新建樓盤都有物業管理,但城市生態資產如生態服務用地卻缺乏物業管理機制。例如,城市濕地或荒地是否被占用或改造,水文循環、空氣質量是否正常,生態服務功能是否受損,這些都基本無人監測、審計和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喪失了約80%的城市濕地。“濕地是城市的腎,其功能喪失后,城市生態品質和生態服務功能就會降低,發生灰霾、水華、雨洪等環境事故的風險就會增加。”王如松表示。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強化森林草原保護 內蒙古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草原防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條例》對于提高內蒙古自治區依法防火能力和水平、強化森林草原保護、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將發揮積極的作用。【詳細】
森林“提質”迫在眉睫
我國是一個森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生態脆弱的國家,總體森林質量不高,影響生態功能的發揮。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提出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要重視擴大森林面積,更要著力提高森林質量,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森林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主體作用。【詳細】
堅定不移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制定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實施精準脫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詳細】
著力提升森林質量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著力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