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月宮一號” 人和植物可以封閉共存
“月宮一號”種蔬菜、糧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艙內,高亮度的紅光照射在在翠綠的生菜、油麥菜、紫背天葵、苦菊4種可食用蔬菜上,30多歲的試乘員唐永康、米濤呼吸著蔬菜提供的氧氣,每餐還親手采摘30-50克新鮮蔬菜充饑,“這些蔬菜在進艙前已培養好,新鮮采摘后涂抹甜辣醬后美美地生吃,但兩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們出倉后總結。
這一幕出現在去年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持開展的2人30天BLSS集成技術試驗成功后。經過近20年單項關鍵技術攻關,我國逐步拉近與國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實驗平臺。
“試驗突破了‘人-植物’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動態平衡調控技術和微生物廢水綜合處理與循環利用等多項關鍵技術,大氣、水和食物的閉合度分別達到100%,901%和10.4%,并證明種植面積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夠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試驗期間保持了良好的空氣質量。”參與實驗的中國航天員中心載人航天環控生保室主任郭雙生撰文總結道。
郭雙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中介紹,中國航天員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空間站植物裝置地面樣機,并進行了充分的地面驗證考核,正等待時機進行空間在軌驗證。
各國科學家研究月球種植物的初始,都是在地面營建模擬月球環境的實驗裝置。俄羅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綜合實驗裝置———BIOS系統,系統從藻類培養到增加植物生長艙,四年實驗證明,氧氣完全能自給自足。
其后連續十年的升級實驗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種植面積使系統在氣體、水循環方面完全自給自足,并滿足3名實驗人員約70%的食物需求。
“BIOS-3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BLSS實驗系統,它為后來其他國家開展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劉紅教授撰文評價說,她曾帶領團隊進行了近10年的BLSS研究,上世紀90年代就在國內首次完成了“人-萵苣———藻-蠶”地面小型實驗系統。
11月初,劉紅主持修建的“月宮一號”也得到了類似的評價,在多國專家參觀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的空間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實驗裝置———“月宮一號”后,認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系統之一,將對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的研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目前,“月宮一號”還披著神秘的面紗,“10月底剛剛全部安裝完成,目前剛開始啟動性實驗,我們將利用‘月宮一號’開展有人密閉實驗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色的月球基地BLSS技術。”劉紅說,“月宮一號”將在2014年春節前后向公眾公開。
劉紅透露,在寬闊的“月宮一號”,不僅種有蔬菜,還將有糧食和水果,滿足實驗人員的全部氣體、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術雖然經歷了50余年的發展歷程,但至今該技術仍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遠未實現工程化應用。但美、德等國卻進行了各種月球基地BLSS的概念設計:它建在月球南極常年光照的阿特肯盆地的山峰上,藏于月壤覆蓋的地下或半地下,全封閉的系統中,低壓接近1/2的地球海平面大氣壓,人和植物共同克服高真空、高輻射和隕石撞擊,植物的生長保障著航天員長期封閉生存和自給自足。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