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成生活必需品 花卉行業前景一片光明
結婚、過節買束花,走親訪友送束花,新房入住放盆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鮮花開始變為生活必需品。
事實上,近年來,花卉產業不僅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也越來越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短短10年,中國的花卉產業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花卉行業成為“朝陽產業”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國策。花卉產業作為現代朝陽產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花卉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經過近些年的引導發展,我國初步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花卉產業集聚區。
據統計,1998年至2012年,中國花卉產業發展迅猛,面積和銷售額都增加了12倍,年平均增長80%有余,其中2012年生產總面積1680.45萬畝,較上年增加9.4%;銷售總額1207.72億元,同比增加13.03%;出口額5.33億美元,同比增加10.91%。從業人員從2001年的145.88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467.69萬人,總規模也擴大了3.2倍。
云南省花卉產業聯合辦副秘書長陸繼亮表示,我國花卉產業在世界花卉格局交替變化過程中將迎來新機遇,花卉產業發展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其次,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其中生態環境建設、城市園林建設進程加快必將拉動我國花卉產業發展,而更多民間資本流入花卉領域,更多人養成花卉消費習慣。
借助自身優勢,發展花卉產業集群
近幾年,河南省花卉產業發展也非常迅速,花卉種植面積和銷售額都已躋身全國前列。據統計,2011年,河南省花卉種植總面積達175萬畝,年產值突破10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發展花卉產業集群,河南省基礎堅實。優越的氣候條件,讓中原自古"坐擁"百花,中國十大傳統名花河南有其六。”河南省花卉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菅根柱說,如今,河南更成為“南花北移”、“東花西送”品種馴化的理想地。
菅根柱介紹,河南省花卉企業近3000家,從業人員42萬余人,月季種苗、洛陽牡丹等遠銷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此外,花卉生產、深加工、物流、會展服務、零售、園林工程設計施工等多領域較完整的全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發展花卉產業集群可謂萬事俱備。
不僅如此,河南省還是國內名副其實的“花卉中轉站”,這也為河南花卉物流樞紐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我省將充分發揮花卉資源優勢,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生產布局,以培育龍頭企業為突破,創新開發牡丹、菊花、百合、臘梅、蝴蝶蘭等名花切花和高檔盆花,加快花卉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步伐,推進花卉產業由總量優勢向效益優勢轉變,建成全國最大的花卉生產、繁育和出口基地。到2015年,河南省全省花卉種植面積將達264萬畝,總產值達180億元。
編輯:wsy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