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城鎮化將讓世界受益
前內閣成員迪歐達爾:
作為印度已故總理拉吉夫·甘地時期的技術顧問、內閣部長,印度軟件工業的規劃者和奠基人,迪歐達爾表示,“當時我向總理介紹了深圳、珠海、汕頭等地的經濟模式,并以此作為對照發展印度的班加羅爾經濟特區。”
迪歐達爾說,中國和印度30年來一直處在相互借鑒的發展道路上,“當年印度規劃班加羅爾參考了中國經驗,如今中國的成都、西安、大連等地又提出建中國的‘班加羅爾’,這是兩國現實的考量。印度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其城鎮化進程將會讓世界受益。”
“深圳模式”影響印度
記者:您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中國的城鎮化問題?
迪歐達爾: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3年,我帶著產品來北京試圖銷售,就住在一家四合院里。令我記憶深刻的是,當時中國的深圳經濟特區,煥發著蓬勃的商業活力。
如今回頭去看,這就是一種城市化路徑。我看到中國有數據顯示,深圳的城市化率在中國排在第一位。
記者:那這次中國之旅對您意味著什么?
迪歐達爾:當時我仔細研究了深圳的經濟模式,發現中國當時的策略是發展制造業。回國后,我分析了深圳模式和當時正在美國興起的電信通信方面的發展情況,提出了“開放式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自由化運動”。
這些研究成果,最終被印度政府關注到。1984年,拉吉夫甘地出任印度總理,我受邀出任印度電子工業部部長,并擔任他的技術顧問。借鑒中國的經驗,我們當年就在印度腹地規劃了班加羅爾市,這是印度的經濟特區。
記者:那你如何評價深圳和班加羅爾的兩種模式?
迪歐達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圳和班加羅爾都是發展中國家推進城市化的有益嘗試,并通過城市化帶動了全國的經濟發展,甚至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
土地制度決定城市化進程
記者:孟買和新德里仍有大片的貧民窟,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迪歐達爾:有印度學者認為是“過度城市化”造成的,具體來講就是在城市化過程中,大城市迅速擴張,當時城市的基礎服務卻沒有跟上,交通、水、電、住房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服務崩潰,從而造成貧民窟的出現。印度農民在進城后就開始劃地居住,貧民窟也就跟著壯大,擠壓城市空間。土地制度決定城市化進程,由于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制度,而且只要住戶不同意,就不能拆遷和征用。
記者:您在撰寫《Cinasthana Today》(今日中國)一書時,表達了怎樣的觀點?
迪歐達爾:我出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從印度的視角觀察中國。我試圖回答“什么是社會發展,測量它的尺度是什么”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測量一個國家的發展實力要看GDP,但對于中國和印度時卻不全是這樣。現在我們談城市化浪潮,歸根結底是讓人生活得更好。
中印城鎮化影響世界
記者:印度去年的一場大停電,逾3.7億人受到影響,你怎么看?
迪歐達爾: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印度城市化過程的軟肋。因此印度(2012-2017年)十二五規劃中,投資將主要用于道路、電力、供水等領域,希望能帶動城市化的發展。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印度111年小火車成景點 升級改造再出發
當地時間2018年4月6日,印度浦那馬泰蘭,有著111年歷史的小火車在賴加德地區的內拉爾和馬泰蘭山崗站之間運營,行程21公里。這輛火車是一個景點,尤其是對來自孟買和浦那的游客來說。這輛車在升級了引擎和剎車后于2018年【詳細】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