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理念:青島世園會規劃與科技應用大盤點
青島世園會主園區。沿著濱海大道向北行駛,位于青島市李滄區的百果山南側有一片園林式建筑和生態花園。
這里就是2014青島世園會主會場所在地——青島市百果山森林公園。經過3年多的生態保護、修復與建設,這里已經是河湖相通,水路相連,物種豐富,陸生、沙生、濕生、水生植物多達360多種,構成一個山中有水,林中見山,動植物生生相息的自然生態旅游區。
為尊重生態自然,青島世園會結合園區山地與植被特色,確定了“文化創意、科技創新、自然創造”三大理念,在建設過程中“少破除、多保留,低干預、高順應”,充分體現了園區的“自然、野趣”。在景觀設計與營造上,充分考慮人文關懷,將人與自然和諧互動作為園藝景觀展示的精髓,凸顯生態文明活力。
利用自然元素營造園藝美景
無論是園藝造景、景觀設計,還是草皮美化、室內外景觀……首次在沿海城市舉辦的青島世園會處處都有創新的印記。
走進“中華園”內,記者眼前的沖溝自成一景,乃天然形成,貫穿整個園區,總長達360米,局部總落差達13米。由于沖溝地形復雜多變,施工初期沖溝被視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中華園沖溝地處百果山,最終綜合了防洪、經濟、景觀等各方面因素進行景觀改造,最大限度地對原地形進行保留,對沖溝進行置石和景觀綠化;苗木選用喬灌木和花卉地被,豐富景觀效果。
利用自然元素營造園藝美景,中華園的沖溝造景理念也同樣體現在其他園區。
在規劃設計方面,注重依托原有地形地貌打造景觀亮點,充分考慮山地、水庫等地形地貌特點,利用場地中的地形、水體、植被等,以自然景觀為依據進行設計,保留了畢家水庫揚水站、沈鴻烈橋、櫻桃溝、梨樹坡等自然與人文遺跡。園區道路選線則盡量利用原有通道,保護現狀景觀,減少土石方工程量,使道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在植物配置方面,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對世園會園區及周邊區域的動植物資源現狀進行普查,編制了《青島世園會園區樹種(花卉)選擇和植物配置研究技術報告》、《青島世園會園區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為園區規劃設計提供了基礎資料。
調查表明,區域內原有植物168種,野生動物近200種。園區規劃建設體現生態保護原則,同時為體現生物多樣性特征,通過引進適應青島氣候的植物種類,補充、豐富和完善園區植物群落系統,共配置設計植物種類700余種。同時,實施懸掛鳥屋等“引鳥計劃”、“挽留候鳥”活動,增加鳥類種群,并與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合作,引進駐留青島的野鴨等野生鳥類。
如今,包括葡萄、甜柿、石榴等原有的食用及觀果類96種;黑莓、藍莓等野生果類21種等百果山食用觀果植物都得到了保留和展示。
園藝景觀展現自然山水魅力
青島世園會有主題區七大園、體驗區五大園。
這些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園藝美景,“雖由人做,宛自天開”,體現出自然山水的無窮魅力。
草綱園創意源于我國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旨在探索中華智慧,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利用植物對抗城市各種污染疾病的最新成果,令游客在游園中體會自然的恩賜,立意在于通過植物的手段為人類提供健康、低碳的生活環境。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林景觀中的休閑坐凳綻放著設計的魅力
景觀設計中有很多的基礎設施配套,一些基本的則是休閑坐凳,導向牌、垃圾桶、樹池花壇等各種配,【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