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園博時代:豐臺站上新起點(圖)
2014-01-16 08:55:38 來源:北京日報 瀏覽次數:
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逐步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扶持體系,2013年將河東48個村5.2萬勞動力納入城鎮就業失業管理系統,2014年還逐步將河西17個行政村勞動力納入城鎮就業失業管理系統,實現農村勞動力享受城鎮就業政策支持。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創建為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這是區(縣)屬醫院中第一家三級甲等醫院,使河西地區群眾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南苑棚戶區安置房竣工11200套73萬平方米,長辛店棚戶區安置房開工8650套57萬平方米,竣工1520套11萬平方米,東鐵營棚戶區改造實施主體確定。
城鄉環境面貌大幅改觀。豐臺通過開展“城鄉環境鞏固年”活動,實施了重點大街、背街小巷等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法建設691處、116萬平方米。關停人防工程108處、整治普通地下室120處。完成燃煤鍋爐改造753蒸噸,削減劣質燃煤4.4萬噸,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率居城市功能拓展區首位。綜合治理5條中小河道,平原造林9032畝,新增公園綠地271公頃,城市綠化67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5%。市容衛生干凈指數居城六區第二,首都城市環境建設考評居城六區第三。
后園博:豐臺發展機遇更多
后園博時代,豐臺面臨的發展機遇更多,政策更好,將為區域強勢崛起積蓄強勁的發展能量,豐臺正在步入千帆競發的歷史新階段。
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期
當今豐臺承擔著助推首都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和加快自身發展的歷史重任,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呈現出加速轉型和爬坡越坎的特點,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
豐臺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升級期。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8%,服務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絕對支柱;高新技術、金融、旅游、文化會展等產業異軍突起;“一軸兩帶四區”的聚集效應愈發突出;企業比重首次超過了個體工商戶,達到53.7%,市場主體發生了質的變化;瓦片經濟風光不再,樓宇經濟嶄露頭角。豐臺區已經進入了產業發展的提速期和換代期,并在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豐臺進入了城鄉結合部地區農村城市化的攻堅期。5個村實現了撤村建居,12個村基本完成了農轉居;在全市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總額十強中,占據了半壁江山;金唐大廈等一批鄉、村集體產業項目開始投入運營,產生了不錯的效益和良好的影響。但也有部分農村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或缺乏有力的政策、資金支持,發展任務仍然艱巨。面對這一情況,豐臺區深入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把握北京市大力推進城鄉結合部改造帶來的政策機遇,不斷開闊思路,全面梳理城市化路徑,爭取打一場漂亮的城鄉結合部地區農村城市化的攻堅戰。
豐臺進入了城市建設管理“城市病”的根治期。近年來,“城市病”已經成為很多地方都面臨的影響區域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豐臺區抓住“城市病”中人口無序增長這一病源,通過開展環境整治、違法建設拆除、地下空間整治、調整升級產業結構等方式,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使人口資源環境平衡協調,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的問題。
豐臺進入了社會建設的創新期。由“管理”向“治理”轉變,建立了社區事務議事協商、物業服務社會化等民眾參與的自治平臺,完善推廣了勸導隊、自管會等社會動員的體制機制,形成了民情圖等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工作方法,積極推進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效搭建了專業孵化社會組織的服務中心,基層民主不斷擴大,社會組織更加活躍,社會服務日益規范,社會治理創新邁出堅實步伐。下一步,豐臺區將進一步強化社會治理創新,完善社會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出政策、搭平臺、買服務,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政策機遇紛至沓來
城南行動計劃是北京市為了促進城市南部地區發展而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3年是第二階段城南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豐臺區全年安排項目115個、投資446億元,涉及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等領域,有效提升了豐臺區的發展能力和發展品質。除了第二階段城南行動計劃,首都第二機場建設、城鄉結合部整治、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棚戶區改造等紛至沓來的政策機遇,讓豐臺發展更具動力。同時,科技園區“東擴西進”和麗澤金融商務區快速建設,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落地和軌道交通等產業集群示范基地的命名,讓豐臺發展更具潛力。世界種子大會、國際鐵人三項賽等國際性會展、賽事活動,讓豐臺發展更具活力。
“彌足珍貴的歷史發展機遇,前所未有的戰略發展機遇,給豐臺注入了跨越發展的催化劑,為豐臺大建設、大發展提供了力量源泉。”李超鋼表示。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