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慈院士:需警惕大城市巨型化
現在主要問題在于,很多城市在編制自己的總體規劃時比較主觀
隨著2013年底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之路將在2014年開始新的實踐。
記者日前就中國大城市、核心城鎮群的發展問題,采訪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德慈。
作為中國最好的規劃專家,鄒德慈在十多年來參加了首都總體規劃、上海發展戰略研討等30多個重要科技咨詢項目。在2013年中國工程院“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戰略”重大咨詢項目中,他領銜主持了“城鎮化發展的空間規劃與合理布局”和“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的總體戰略與對策(綜合報告)”等子課題的研究。
鄒德慈強調,中國城市必須實行清晰的分類發展原則,中國600多個建制市在這一輪新型城鎮化浪潮中都應該擁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即使大城市,也并非都要像“北上廣”一樣成為巨型城市。
大型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相互影響
記者:說到城鎮化問題,中國最好的榜樣恐怕就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城市圈,您如何評價這三個區域?
鄒德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是我國規模最大、位置最重要的三個城鎮群。其中,無論是地域范圍,還是所包含的城市、人口數量,長三角是最大的一個。總的來說,長三角城鎮群既包括常規意義上的上海、江蘇、浙江,也包括后來增加的安徽。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以及整個社會都非常看重這三個大的城鎮群。這三個城鎮群以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22.8%的總人口和37.5%的經濟總量,人們就斷定城鎮群的發展形式較好。可是,三大城鎮群較大的規模與效益,也說明現在全國城鎮的空間分布不均勻。
這三個城鎮群各具特點。比如,珠三角面積比長三角小很多,珠三角最核心的部分只有1萬平方公里左右,所謂“大珠三角”也只有4萬平方公里左右,而長三角則有十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所以,珠三角發展中要非常注意土地面積、人口數量等尺度的問題,而一般人思考問題,常常離開尺度。
珠三角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緊連港澳。考慮珠三角城鎮群問題,一定要把港澳囊括進來。要正視香港的帶動作用。這是珠三角與長三角、京津冀的不同之處,也是珠三角的特點,是珠三角的優勢。
記者:在這三個區域內,中心城市對周邊的影響是什么樣的?
鄒德慈:在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之間有一定的輻射和吸引,但沒有充分發揮優勢互補。京津距離較近,但兩個城市的職能、在國家的地位上有很大差異。北京是國家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時也是科技、文化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沿海通商口岸,是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但在發展過程中,天津與北京有一定的競爭和矛盾。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