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昉:從綠道到綠色基礎設施
三、廣東綠道升級:綠色基礎設施網絡構建
這是綠道基礎設施,省里幾次把生態敏感區劃出來。十八大提出來的生態工程建設,深圳化,全省化,全廣東省化。去年年初我們啟動了省內公園的建設,現在三中全會提出國家公園的建設,中國景區沒有國家公園,沒有省級公園,只有城市公園。廣東省率先規劃省內公園,今年啟動首批公園建設,春節前后,對接國家公園、省級公園的體系建設。最近正在請國內外的專家在春節后開大型研討會,今年掀起綠色基礎設施省級公園,國家公園對接的建設,建設一大批填補空白的公園。
(一)從綠道到綠色基礎設施
綠道進行升級提升,完善完整性、連續性、連貫性,綠道跟市政基礎設施的交叉、借道、并道現象很嚴重。因為時間短,不能完全獨立成道。珠三角已經在努力的完善,其他地方做第一層面的綠道。之后就是擴大生態服務覆蓋面積,這里面建設很多興奮點,很多驛站,很多人和物種兩生、共生的空間,生態功能和效應的發揮對城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綠色基礎設施里面,中心和沿廊系統是非常關鍵的,逐步提升帶動作用。經過這樣的過程,最后形成了服務覆蓋面全實現的過程。
(二)綠色基礎設施
1.兩種側重定義。
綠色基礎設施和綠道一樣,綠道也是綠色基礎設施的一種。我們從老子思想開始,從中國的自然觀,古道和現在的綠道,到現在綠色基礎設施。在西方,奧姆斯特德在波士頓翡翠項鏈規劃中曾提出:"將公園和其他公共空間聯系起來,這對人有益;保存和聯系自然區避免了動物棲息地的破碎,這對生物多樣性有益。"2000年的時候,對綠色基礎設施進行定義,綠色基礎設施是國家生命系統,連接水系,濕地,林地,野生生物的棲息地以及其他自然區;綠道、公園以及其他自然環境保護區;農場、牧場和森林;荒野和其他支持本土物種生存的空間,它們共同維護自然生態進程,保持潔凈的空氣和水資源,并有助于社區和人群提高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
綠色基礎設施還包括另外一個方面是綠色雨洪設施。使用和借鑒自然措施,從源頭上使暴雨滲入地表,蒸發或者再利用的系統和實踐。
說白了國際是兩種版本,一個是綠色基礎設施,一個是地沖擊系統。地沖擊系統已經并到綠色基礎設施當中來。
2.三種效益。美國規劃師的結論,環境經濟和生物質量并存的研究。
3.四種尺度。區域尺度、地區尺度、城市尺度、場所/建筑物尺度。
4.五種評價要素。關聯性、積累度、反饋值、杠桿點、恢復力。
5.六中典型原則。彈性、連通性、多功能、宜居性、地域性、投資回報。
6.綠色基礎設施與綠道的關系。
總結了三條綠色基礎設施和綠道的關系,綠色基礎設施是綠道網絡的延伸和擴展;綠色基礎設施是綠道的綜合服務功能的提升;綠道網絡是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工程。
我們結合國際的經驗,也提出了自己對綠色基礎設施的定義,我們理解它肯定也是城市區域的自然生命支撐系統,把城市建成綠地,綠廊,水系自然,半自然,人工多功能綠地和開放空間交織形成的網絡系統。這個網絡系統正在實施。我們總結的特征是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多效益。
編輯:jiaol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