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營造風景化的社區(上)
因為風景園林師跟城市建設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們的項目既包括近千公頃的新城核心區環境,也有幾十公頃面積的城市核心區的科技園區、住宅等等,也有小一些的城市公共建筑環境設計。
再回到營造風景化的社區這個主題。上學時孟兆禎先生跟我們講過一個案例:泰山有“蟲二”兩個字的石刻,這兩個字表達了一種風月無邊的景觀境界,我覺得這也代表了中國園林的一個發展方向,整體景觀設計的目標就是追求營造無邊的文化意境。
這是現在比較時髦的兩個詞:一個是“景觀”,一個是“風景”。從文字的角度來解析很有意思。我覺得“景觀”這兩個字從文字上表達得很直接:有可看的景。從設計上理解,我感覺景觀設計更側重于具像化的方面,更強調做形,從設計思路上來說這代表了通過形態來表達設計的一種方向。
“風景”這兩個字也很有意思,“景”是可以看見的。而“風”看不到,但能感受得到。風景這個詞表達了設計當中應該有看不到,但可以感覺到的東西。我覺得風景,從設計層面來說,更強調做“虛”,是在做整體空間的設計。
我覺得做設計不單單是表象,而是要挖掘內在的東西,要做看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東西,要做無邊意境的景觀,這應該是園林設計發展的方向。剛才聽了幾位專家的演講,特別在地產做到比較極致的一個階段時,從投入角度來說,是非常高的。但是在設計思路上,更多的還是側重在對形態的塑造上。對于空間的處理,我覺得研究的還不夠。我們跟甲方溝通,他們總是強調你們的形態做的是什么樣?實際上我們也一直在說,最新的發展方向是要做空間,將空間做的更無限,這樣才更有意思,也能降低成本來營造出好景觀。
我自己認為,中國目前的住宅景觀設計狀態是過度景觀化,過度求形。但是這個問題也沒有辦法,因為住宅是特定的設計產業。在設計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束縛,比如技術上受樓間距的約束、日照條件的約束、建筑風格的約束等等。如果建筑是西方古典式的,或者哪種風格的,園林就要相應的與之呼應,這是沒辦法的。我覺得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源于商業化的運營。因為房地產本身就是商業化的產物,之所以發展的這么好,也是因為它秉承的是商業化的運作體系。像龍湖,華潤都舉了很多的例子,歸根到底,都是在講如何跟銷售有呼應、跟成本有交代。商業化的運營也促成了一些以人為本的設計手段,來保證項目能落地,能銷售的好,我覺得這很重要,也因為這些造就了很多的精品景觀。但是歸根兒這些都是商業化的操作,是從一個商品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設計的層面來考量景觀或者園林。商品的東西,周期往往是相對比較短的。因為開發商賣房,可能更多關注是3-5年之內的銷售期,這么短的時間好多東西是不用考慮的。但是咱們國內的住宅使用權是70年,針對一個社區景觀來講,是要跟廣大居民密切相關幾十年的,所以設計師要考慮到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相關景觀設計。
下面回顧一下我們做過的案例,先說一下住宅景觀。這個項目是我們最早的商品房項目,大概是十幾二十年前的項目,和一個香港公司合作,記得當時接到這個項目,感覺很有新鮮感。第一印象是園林要投那么多錢,將來一定是豪宅。
然而景觀發展了這么多年,這種風格一直存在。只不過現在做的更精細,或者說是更有細節,但是我覺得思路還是在照搬國外成熟的景觀元素。
北京泛海國際居住區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