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高密度城市綠色空間規劃對策與優化設計--以澳門為例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改善游憩綠地的可達性,并且使得綠地的服務功能達到最佳。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于綠地的周長控制來引導居民向開敞空間方向建立他們游憩的基地。開放綠地景觀功能,提升綠地的視覺景觀,澳門的城區非常密集,我們要充分利用綠地改善空間面貌,這是提高視覺景觀作用不同的分析。保護區綠地,緩沖區綠地,以及對于各類綠地中間這種綠色空間,構成一個比較恰當的布局。
最后我小結一下,針對澳門半島碎片化綠地的分布特點,我們依據綠地適宜性的分析得出最適宜進行綠化建設的區域和綠地布局的規劃策略。同時注重綠地布局的網絡化,力求構成多層次的綠地網絡結構。城市綠地系統有六大功能,規劃目標要明確下來:緩解城市熱導效應,提高城市風道適宜度,提高城市生活用地的綠建比,改善游憩綠地可達性等。具體來看實施策略。在街邊看起來幾乎沒有可能進行綠化,但我們依然可以找出一些縫隙做綠化。陽臺、屋頂和地面綠化。地塊的綜合開發,在一些城市的廣場上面,停車場放到地下,上面做成地面這樣一個綠地。再把冰水空間開放,建立濱海防護綠帶。針對特殊的道路空間提出不同的策略,填海區綠帶,邊角的增綠,以及道路空間綠量提升,增加喬木數量,增加街旁景觀。在道路空間綠帶的提升上面也要做相應的工作,這些都是已經實施的工作。這個設計是做得非常具體,交通性的道路,各種生活性的道路,還有一些商旅性的道路設計都做得非常細。這些工作繼續開展下去澳門的城市綠化面貌會有一個更好的改善。高密度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研究工作還在繼續,其實我們面臨著一些新的難題,比如說城市綠地布局碎片化的問題,綠地系統空間評價和規劃策略偶爾性的問題,綠地適宜分析方法和城市規劃銜接的問題,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這個研究受到澳洲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認可,我們得了第三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也表明這項工作研究下來還是很有意義的。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