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產學界:別讓臺灣最美的只有人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是臺灣人情味注腳。不過,景觀產學界呼吁“政府”重視景觀法,留住美景,否則“臺灣最美的只剩人”。
景觀專業發展西元前就有,如著名巴比倫空中花園。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表示,要求景觀是人類文明進化總體表現。臺灣總自詡有錢又進步,但看看臺灣景觀,“真的非常落后”,如日月潭畔,往往第一排建筑就擋住所有水岸景觀。
她說,景觀師與建筑師不同,觀照建筑基地以外大環境,看看建物是否與天際線、水岸及山脈相容。景觀是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不管是國土、城市或生活美學,景觀維護都是重要關鍵,不應被粗暴手段破壞。
郭瓊瑩表示,好的建筑景觀應在意生態健康。就算是知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如果與環境不相容,也不該得獎。人類應有景觀、土地倫理,期待決策者重視。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陸曉筠說,在臺灣,不管是山坡地、山棱線或特殊地質景觀豆腐巖,都有人在上面蓋房子。其實創意的展現應建立在與自然共存前提下,景觀師功能就是協助維護原有景觀,進而進行人為建構。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郭中端表示,臺灣人已夠成熟,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再僅是“房子中庭要有3尊雕刻、1個噴水池”之類,也注意周邊視覺景觀。希望加速景觀法立法進程,讓市民共享城市之美。
臺景觀學會理事長劉柏宏表示,臺灣很多觀光區環境美學由景觀專業參與處理,如冬山河,但景觀專業沒被制度認可。景觀法應盡速通過,留住臺灣美景。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根據這一精神,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詳細】
珍稀物種逐漸回歸北京
近期,北京發現了一株命名為“北京無喙蘭”的蘭花新品種。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近年曾發現多個首次出現在北京的物種,如扇羽陰地蕨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