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花卉企業營銷轉向大眾
“兩節”期間,低迷了一段時間的花卉市場迎來了陣陣暖意。在山西振東園藝的花卉基地,前來訂購的客人和電話讓員工忙得不亦樂乎。
節日的需求給企業帶來了久違的銷售契機,也讓振東園藝的老板劉振東感嘆道:“去年以來,會議、會展對花卉使用擺放的減少,帶來了銷售額的縮減,讓長期分取這一市場份額的企業陷入了滯銷境地。經營著四個花卉溫室的我不得不拆借籌措,而銷售額的回升不能不說是寒意中的暖流。”
同樣難得的是,感受到花卉“遇冷”的陣痛后,劉振東痛定思痛,扭轉市場定位、調整產業結構,從高檔消費轉向大眾消費,從規模數量瞄準創新研發。
市場“寒流”釋放求變信號
2012年下半年,“退單潮”在振東園藝這樣的花卉企業中蔓延開來。隨著商務、公務用花的縮減,主營高檔花卉的企業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問題——產能過剩。
已有近14年發展歷程的振東園藝,旗下有著花卉種苗溫室、農業示范園等基地,主要經營紅掌、仙客來、蝴蝶蘭等高檔花卉品種,年產量近60萬株,花卉產品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到去年上半年,銷售量一直十分低迷。
“不同于其他產品,花卉的積壓會產生很大的維護成本。”劉振東說,這個8000平方米的花卉種苗溫室,一年就需要近百萬元的維護成本。面對蝴蝶蘭等高檔盆花的滯銷,他只能從蔬菜育苗的銷售額中提取資金來保證資金鏈不斷裂。
花卉產品的積壓導致了花卉產業的“漣漪效應”。前不久,劉振東不得不放棄荷蘭安祖公司的種苗新品種。從品種引進的止步到生產培育的萎縮,花卉產業的銷售冰點牽一發而動全身。
被譽為山西最大花卉集散地的梅芝園藝有著2900畝的種植基地。理事長鄭梅梅說,花卉產業的不景氣在于市場需求的改變,但是花卉企業自身沒有謀求改變。長期以來對引進國外花卉品種的依賴,以及針對政府公務消費的營銷策略,導致市場品種單一,花卉市場這份蛋糕只能供過于求,無法切分。產業調整改變市場消費主體
2013年初,振東園藝的花卉基地采用集約化育苗技術,加大培育大眾化品種,大多被周邊農民消化掉。這不僅是解決資金的應急之舉,也讓劉振東意識到花卉溫室種植結構的調整:基地內花卉品種的大部分已是以一品蘭、海棠、長壽花等大眾型、家用花卉為主。
梅芝園藝瞄準市場新動向的同時,圍繞產品創新做文章。園藝基地聯合農業科研院校創建了花卉種苗組培繁育中心。中心已培育出紅掌、鳳梨等新種苗,一株紅掌花苗成本從過去進口的8元,下降到如今自主培育的2元。
鄭梅梅說,企業抓住當地建設都市美麗家園的機遇,拓展社區美化、樓頂綠化和陽臺花藝業務,開辟出“花卉+服務”的銷售新增長點。
2013年的山西農博會上,盆栽蘋果樹等新型花卉和農藝展館里門庭若市,新型設備技術打造的園藝讓市民把陽臺打造成家庭花園變為現實。
花卉消費進入“平民時代”,市場消費向大眾消費回歸。花卉告別高檔走進百姓家,是市場消費的再定位。瞄準市場訴求,山西花卉產業正期待煥發生機,謀求新突破。而振東、梅芝園藝的技術研發、品種創新和新型園藝的打造,也許是花卉產業調整市場定位和結構布局新節點上的樣本。
編輯:chengxuetao
相關閱讀
探秘七里峪景區 發現珍稀樹種長裂葛蘿槭
稀有的長裂葛蘿槭樹種夾雜在霍山的密林中,她的嫵媚、她的廬山面目隨著深入了解,對她的疑惑也一點點地排除。這是一組經過2010年數月實地考察并查找資料后公開的圖片。【詳細】
山西恢復濕地功能 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山西地處內陸腹地,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全國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山西濕地保護對改善全省生態環境尤為重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