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頒嚴令:堅決遏制"大樹進城"之風
春風送雨,各地正陸續進入春季造林季節。為防"大樹進城"之風再度刮起,近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再次下發通知,強調用更大力度規范樹木移植管理,堅決遏制"大樹進城"之風。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為加快城鎮綠化美化進程,盲目攀比綠化速度和樹木檔次,強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大量非法移植大樹古樹搞綠化形象工程,刮起了一股"大樹進城"之風。"這種做法,危害極大,破壞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擾亂了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秩序,同時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對此行為,人民群眾對此行為十分反感,意見很大。"張永利說。
"這個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嚴格保護森林資源,科學推進城鄉綠化,堅決遏制"大樹進城"之風,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相繼出臺了多個文件,遏制"大樹進城"之風。但是,受扭曲政績觀和經營利益驅使,大樹古樹非法移植依然屢禁不止,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張永利說。
近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再次發出《關于進一步規范樹木移植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端正綠化美化指導思想,嚴格規范樹木采挖、栽植、使用,切實強化監管、落實責任,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力促各地狠剎"大樹進城"之風。
張永利介紹,一般的大樹古樹移植,從生態保護來說,做的是"減法"而非"加法",是毫無意義的拆東墻壘西墻,不僅不增加森林資源,反而因截枝去冠,損失了大量樹木賴以發揮多種生態效益的生物量。
據介紹,大樹古樹一旦被移植,離開了原來的生長環境,在新移植地往往生長不良,甚至大量死亡,成活下來的,生命力也大打折扣,壽命明顯縮短。并且大樹古樹移植,成本高,投入大,棵均花費動輒上千元、數萬元甚至更高。"而我國荒山荒地造林國家補助標準每畝只有300元,如能把這些資金善加引導,用于正常的造林綠化,該有多大效果!大樹古樹移植,算總賬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張永利感慨。
另據調查分析,大樹古樹移植,破壞了生態環境,威脅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甚至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而許多被移植的大樹古樹由于水土不服、傷筋動骨,只剩下主干和斷枝,成了"光桿樹"和"殘疾樹",有的長期"掛吊瓶"、"支拐棍",成活下來的也長勢衰弱。"移植的大樹古樹失去了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僅難言美,還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對樹木生命的摧殘、對自然的踐踏、對審美的誤導感。
大樹特別是古樹,許多都是寶貴的自然遺產,是自然變化的"活化石",一旦被采挖移植,這種信息的傳遞就會中斷。移走了大樹古樹,就無情地"撕裂了歷史,阻斷文化傳承"。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實施"保護優先"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這就要求我們自覺遵循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科學實施城鄉綠化。非法移植大樹古樹,違背自然規律,不是建設生態,而是破壞生態,是不尊重自然、不順應自然的突出表現,有悖生態文明精神,是本身就不文明的做法。
大樹古樹移植采挖難、運輸難、栽植難、成活難、耗費大。浪費了人力財力物力,助長了"四風"。
張永利介紹,這次頒發的《通知》,重申了樹木采挖必須依法實施的規定。明確了禁止采挖的區域和樹木的類型。禁止采挖樹木的區域包括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自然保護區、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坡度25度以上林地,以及生態脆弱和生態區位重要地區等;禁止采挖的樹木類型包括古樹名木、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的樹木、國家級公益林中的樹木、原生地天然瀕危和珍稀的樹木,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嚴禁采挖的其他樹木等。
特別是《通知》重申,要嚴格依法管理大樹古樹的采挖移植,凡采挖胸徑5厘米以上的樹木,都要由樹木所有權人或單位提出申請,按《森林法》等林業法規以及木材采伐、運輸等的國家有關規定審批后方可實施。特別是古樹名木,原則上要實施就地保護,不到萬不得已,不得移植。對確需實施保護性移植的大樹古樹,也要依法依規履行審批程序。確屬違法的,則要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通知》還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樹木非法移植問責機制。提出了抓好良種壯苗培育,保障城鄉綠化苗木供給的具體措施。
《通知》要求城建部門嚴格城區綠化規劃和作業設計審批程序,加強城鎮綠化美化監督管理,杜絕使用違法采挖的大樹古樹,徹底剎住"大樹進城"之風。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這些園林植物守護神 請別傷害它們(組圖)
捕食性天敵【詳細】
植保無人機效率這么高 為何農民難接受?
現如今,植保無人機幫助農耕早已不是圈內的新鮮事。和傳統農耕相比,它可以實現人機分離作業,高效安全、節約勞力,和大型農機相比,它又適合當前我國國情下農民自主經營、種植分散、土地規模不大的區域作業。而植保無人【詳細】
農業部發布通知征集第11批植物保護品種
近日,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向有關教學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及育種者發布通知,公開征集第十一批列入植物品種保護名錄的植物屬(種)。【詳細】
無人機開創新領域 受植物育種學家青睞
迪爾斯指出,無人機應用對于大型育種企業非常實用,它們每年要測試數十萬個潛在品種。如果利用這項技術,能夠讓植物育種學家節省時間和精力,新品種就可以被更快地開發出來供農民使用,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改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