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家公園體制
建立國家公園的目的就在于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強化對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是國家公園體制建立的根本出發點。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
第一,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核心突破點在于建立補償機制。世界上各種類型的國家公園一般都以天然形成的環境為基礎,以天然園林景觀為主要內容,而且這些園林景觀資源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因此,國家公園的空間區位較為偏僻,面積范圍較大。如由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旅游局共同批準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湯旺河國家公園就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湯旺河區境內,總面積2154平方公里。在這么大的空間尺度范圍內,如何對這些當代社會較為稀缺的濕地、景區、林區等資源形態進行保護?筆者認為,必須建立以國家公園功能為核心職能的主體功能區,并建立系統匹配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完善對這些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公園內各利益主體以及公園作為一個整體與外部社會的利益合理分配,最終實現國家公園的建立和順暢運行。
第二,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根本出發點在于資源合理利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方式較為粗放,盡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經濟增長的單位能耗仍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一系列不協調、不平等、不可持續的問題較為突出,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旅游資源開發強度過大、旅游資源缺少集約化利用等問題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對生態環境脆弱區游客流量缺少有效控制、溫泉旅游資源利用浪費嚴重、各種名目的旅游度假區建設對原生態的海岸灘涂破壞等。
第三,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最終落腳點在于生態文明建設。實際上,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階段性特征,由于長期實行主要依賴增加投資和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我國經濟發展中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增長很快,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如果生態系統不能持續提供各種資源,物質文明的持續發展就會失去載體和基礎,進而整個人類文明都會受到威脅。因此,建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不能脫離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宏觀背景。
第四,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關鍵攻堅點在于破解部門利益。從國際經驗上看,即使在法制建設較為成熟和完備的歐美國家,國家公園也經常被作為旅游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設立國家公園機制對于協調各方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實踐中,旅游資源在隸屬關系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多頭管理、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資源潛力的發揮。打破部門利益局限,構建有效率的資源管理與運行體系成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最大難點,也是改革得以進一步深化的攻堅點。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一系列表述,這充分體現了國家試圖徹底實現生態文明的目標。因此,只有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并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才能夠找到自己的落腳點。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浙江慶元要建成江南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日前,浙江慶元縣發布實施《慶元縣推進農旅大融合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大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我縣【詳細】
以最嚴措施保護國家公園
目前我國已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根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基本建立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詳細】
方大特鋼精心規劃 打造生態旅游式工廠
日前,從方大特鋼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將在2017-2020年計劃投資9.1億元,實施30項環保提升項目,規劃打造生態旅游式工廠。【詳細】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