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景觀設計師金秀妍:園林設計的原則
第三個主題是循環。我認為光有人和土還不夠,必須得讓人和土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進行合理的循環。復原生態河流,創造出園林新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河流的自身特性,對河流進行改造和修復,例如細長的結構、水流、連接點、密度等等。正如圖上所有細長的就是河流,比較圓的地方就是蓄水池,可以蓄水供人們親水游玩觀賞。通過自然的修復,在河邊種植物,讓河水和岸上的水進行有效的循環,改善了當地的水質。同時在這個地方做了一個親水設計,可以吸引更多游玩的人,達到經濟與文化的結合。
剛才那個是一個簡單的配置圖,從某個角度看,人、土地、循環是設計的一個基本指向,在很多項目設計中,過于注重經濟的效應,往往會導致景觀的公共效應和真正的價值觀的缺失。Inter園林公司一貫秉承著上述園林的價值觀,在做設計的時候,我們也不忘回顧一下我們公司名稱的由來。
最后想借機說一下作為一位女風景園林師的感受。在建筑這個巨大的框架中,只有園林給了女性一個應有的地位,在韓國各類工程類的工作當中,例如土木、建筑、機械設備等,除了園林以外,幾乎都被男性霸占了,只有從事造景業的女性比例稍微多一些。雖然有很多在大學學習景觀專業的女同學,但是像我這樣一直堅持十年從事這個專業的女同學比較少,改行的比較多。想一想這個問題的原由,我認為并非只是韓國的問題,是不是園林這個行業的問題?在妻子、母親、兒媳、女兒等多樣的角色中,女性脫不開身,從而不能維持職業的延續性而被迫改行。我自己在工作當中也遇到了很多難處,但是我今天能夠站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得益于家庭、前輩、同事們的幫助。與其他領域相比,園林是可以發揮女性獨特的感性特征,但是在韓國不論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太喜歡從事設計類方向的職業。我個人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在老一輩的造景師們沒有留下好的繼承的東西,比如對于園林行業的一種價值觀,在韓國很多人追求經濟含義,但是不追求職業的一種價值,所以很多人被迫改行,從事別的職業。
在今天這個位置,我上面還有老一輩的工作者,我下面還有年輕的工作者后續而來,所以我感到我的位置非常重要,也想在此發表一下對于園林職業價值觀的感受。非常感謝能有這次機會為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女風景園林師的交流活動可以定期舉行,再次感謝大家。
編輯:jiaol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