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家公園建立和管理工作探析— — 以黑森州科勒瓦愛德森國家公園為例
自1872年美國建立了世界聞名的黃石國家公園以來,以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形式開展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的保護工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J。與世界自然保護發展潮流一致,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在近2O年中得到快速增長。但總體來看,我國自然保護區普遍存在保護管理模式粗放和能力不足等問題J。因此,探析發達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現狀,并從中尋求借鑒,對于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德國保護區建設概況
德國是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對于不同事務,在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按德國憲法有關規定,自然保護工作由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共同開展,但聯邦政府僅為開展此項工作制定框架性規定,開展與否及如何開展此項工作的決定權在于州政府。例如,聯邦政府于1987年頒布的《德國自然和景觀保護法》中,僅規定可以成立自然保護區(NatureReserve)和國家公園(NationalPark)等6種不同類型保護區的原則l4],沒有規定符合這些原則的地區必須建立保護區。基于聯邦政府的框架性規定,各州成立保護區有著不同的具體作法,但都通過法律、法規形式予以固化,即"一區一法",并將保護區建設和發展所需資金納入州政府財政預算。作為2種嚴格意義上的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是德國開展自然保護工作的主要載體。相對而言,德國國家公園與我國自然保護區具有相似性,其自然保護區則與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存在較大差異。德國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小,通常僅為100hm左右;國家公園面積較大,通常在5000hm左右。自然保護區由州林業部門下屬林業站代為管理,國家公園設有與林業站平行的獨立管理機構。自然保護區數量多,逾5000個;國家公園數量少,全國僅有14個。由于建立保護區的決定權在州政府,不同州所屬國家公園在管理機構規模、管理目標等方面存在差異。然而,具有共性的是,國家公園的建立限制了自然資源的使用,影響多方利益,建立過程通常都頗費周折。此外,所有國家公園都具有較高的保護管理水平。
2科勒瓦愛德森國家公園概況
科勒瓦愛德森國家公園(KellerwaldEderseeNationalPark)建立于2004年,為德國第14個國家公園,也是黑森州政府建立的唯一一個國家公園,其建立的法律依據為州政府于2003年12月頒布的《KellerwaldEdersee國家公園法令》。國家公園位于黑森州中部偏西北地區,總面積為5700hm,主要目的是保護歐洲最老、面積最大、受人為影響最少的櫸樹林生態系統。公園內分布的櫸木林齡多在260a左右,直徑達到O.7Om,樹高超過12m。除櫸樹外,公園內部還分布有橡樹、樺樹等原生樹種,以及道格拉斯松、云杉等外來樹種。公園內主要分布的野生動物包括野豬、馬鹿、羚羊、狐貍等,分布的鳥類有隼、貓頭鷹、啄木鳥等。此外,還有上百種的甲蟲、蝴蝶等昆蟲棲息在公園中。當前,國家公園所在地土地和森林為州政府所有,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為黑森州州有林管理公司①下屬部門。根據黑森州政府(KellerwaldEdersee國家公園法令》規定,國家公園有3個功能:其一,開展公眾教育,提高公眾自然保護意識;其二,保護櫸樹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以及維護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過程;其三,為科研活動提供場所。(黑森州州有林管理公司隸屬于黑森州環境、農村發展和消費者保護部的林業和自然保護署,下轄科勒瓦愛德森國家公園、州有林森林經營計劃編制室、41個州有林經營管理站等部門,在財政上采取收支兩條線,即年度費用納入州財政預算,營林收入統一上交州財政。)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記者從1月10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編制《全國國家公園總體發展規劃》,發布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組織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綜合評估,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詳細】
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體系頂層設計的建議
據悉,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頂層設計方案已經提出,將設【詳細】
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記者從13日上午從國新辦舉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掛牌近一年來,國家林草局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詳細】
《國家公園設立標準》通過專家論證
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園辦在北京召開《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專家論證會。來自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IUCN中國代表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地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