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建設“奢靡崇洋” 一把手權力過大
2014-04-01 09:02:0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瀏覽次數:
“不洋不怪,領導不愛”
“不洋不怪,領導不愛。”這句中國建筑師的口頭禪,道破了大量“雷人”建筑何以能夠在各地頻繁上馬的天機。程泰寧認為,招投標制度不完善,特別是城市“一把手”決策權力過大,往往導致很多城市的公共建筑設計方案僅憑領導個人好惡來決定。與此同時,各地普遍給予國外設計機構“超國民待遇”,也助長了城市建設的“泛西方化”之風。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違反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精神的‘權力決策’是造成當前建設領域中種種亂象的根源。”程泰寧說,貪大、求洋、超高標準的建筑怎么會出籠?其實這些建筑設計的最初創意和最后的決策往往都出自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在許多地方,規劃設計意圖的改變,乃至項目的存廢,全都在主要領導的一念之間。如浙江某會展中心已經結束投標評選,但后來有某外國建筑師補送方案且效果圖受到領導青睞,遂決定原評選作廢,直接選用該方案。
在“權力決策”體制下,在很多地方,招投標制度形同虛設,甚至業主想要什么樣的建筑就會設置什么樣的招投標程序。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朱光亞說,在建筑設計招投標中,圍標、串標、領導內定、暗箱操作等已是公開的秘密,很多評選請專家參與不過是掩人耳目,專家意見很難對最終決策產生實質性影響。中國工程院課題組對國內700多名職業建筑師、建筑學者以及2400名公眾和網民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17%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招投標制度“基本公正”。
不少城市將招投標中邀請外國建筑師參加作為顯示國際水準的標志,導致中國建筑師日益被邊緣化。比如,國內建筑師要招標,國外建筑師可以不招標,或者是國內招標完了以后,國外建筑師還可以單獨參加。一些重大工程可以直接委托國外建筑師,而國內建筑師參與招投標就一定要采取與國外設計機構捆綁的方式。中國工程院課題組對北、上、廣城市核心區1平方公里的樣本分析發現,超過3/4的建筑是外國建筑師的作品。
程泰寧說:“我與法國建筑師安德魯有過交流,他也覺得國內外建筑師已處于可以平等對話的狀態了,但是我們有些領導反而看不到這一點,迷信洋人,貶低自己。”
加快城建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程泰寧認為,建筑領域的問題很多、很復雜,關鍵是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積極作為,以對未來負責的態度積極遏制“奢靡崇洋”之風。中國工程院課題組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通過媒體曝光、個案查處等方式,旗幟鮮明地反對城市建設中大拆大建、貪大求奢、追求氣派、以西為貴、強制獻禮等傾向,對群眾反響強烈、投資嚴重冒支、造成極大浪費、存在安全隱患的,追究決策者責任。
第二,以公開促公正,根除暗箱操作。完善建筑工程設計招投標管理辦法,在方案征集和競賽任務書中,要公開評審人員名單,評選人實行署名投票,闡釋投票的原因,并通過網絡向媒體和公眾公布,承擔相應的責任。地方主要領導如果否決評選結果,要有充分理由并進行公開說明。
第三,建立公平的招投標市場。政府采購規劃設計方案要對國內外投標者一視同仁,在同等條件、同樣質量下優先采購本國設計機構的產品。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