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京津冀 “圈”內一體化
天津:錯位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打造京津“雙城記”中,天津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舉措?
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在今年全國兩會時表示,天津的舉措就是著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城市定位上錯位發展、相得益彰。要突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這個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定位,與北京的城市定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承接高端制造業制造環節乃至整個產業鏈轉移和研發成果轉化,強化經濟、社會、服務功能,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所為有所不為,更好地與京冀分工合作。二是在發展環境上優化服務、便利高效。天津要在形成最開放的市場、最便利的通關、最優質的服務上下工夫,探索促進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爭取國務院盡快批復設立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繼續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服務效能。三是在城市群建設上完善功能、生態宜居。城市群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雙城聯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天津要借助首都優勢,在協同上下工夫,在錯位上做文章,推進基礎設施相連相通,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挖掘歷史文化底蘊,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以城市群品質的提升,使核心城市功能突出,周邊城市功能互補,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繁榮。
天津市副市長宗國英表示,疊加優勢、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合作共贏的關鍵,天津要以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為契機,進行市場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目前需要做的,一是制定一個整體的、宏觀的規劃方案,而不是站在單一的地理位置規劃;二是重新界定京津冀的功能。
河北:演好兩種角色
相較于北京和天津,河北對于京津冀一體化表現得更為熱切,關于規劃的頂層設計已經先一步出臺。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27日,出臺《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河北在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中承接的功能和產業定位。
按照擬定的《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省將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把首都周邊的一批縣(市)建設成規模適度、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的衛星城市,構筑層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區域城鎮布局結構。但是這份規劃,目前只能算是河北省的“一廂情愿”,還未得到北京和天津的認可。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在兩會期間曾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河北將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一戰略。河北要演好兩種角色:一種是服務的角色。河北要為北京建設和諧宜居之都服務,特別是要強化生態保障功能,這是河北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二是受益的角色。北京輻射外溢,向河北疏解功能、轉移產業,這將給河北發展帶來巨大機遇,這是對河北的巨大支持。首先是要做好規劃,并依照規劃藍圖竭力配合北京、天津做好京津冀一體化的規劃,堅決按規劃辦事。不以一利之小私,損三利之大功,要大氣、不要小氣。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