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強震:與全球氣候變化無關嗎
智利伊基克市西北95公里的海域于4月1日晚發生8.2級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5人死亡。地震已引發約2米高的海嘯。
智利強震以及隨之而來的海嘯預警引發全球關注。4月2日下午,有關專家在聯合國基金會氣候變化項目會議上表示,地球已深陷困境,氣候變化確實存在并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同時也影響著維系生命的脆弱生態系統。
氣候風險嚴重
3月31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稱,所有大陸和各大海洋都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世界各國尚未做好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風險的準備。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自然災害包括氣候災害(極端氣溫、干旱、森林火災)、水文災害(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天氣災害(風暴)、地質災害(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約70%的自然災害都與天氣氣候有關。
英國倫敦大學本菲爾德研究中心教授比爾·麥奎爾此前撰文認為,氣候變化不光會引起洪水、旱災或者夏日熱浪,更會喚醒腳下“沉睡的地質巨人”,用火山噴發、地震、滑坡和海嘯來震動地球。“越來越多有關我們所處的后冰河時期的地質學研究顯示,環境變化對這位半夢半醒的巨人也有重要影響。”比爾·麥奎爾說。
在2日下午召開的聯合國基金會氣候變化項目氣候傳播——中國系列活動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氣候與能源全球項目主任薩曼莎·史密斯(SamanthaSmith)表示,氣候變化正在發生,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正是碳排放的主要動因,這些成為全球變暖的驅動力。
IPCC上述題為《氣候變化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稱,未來氣候變化造成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未來氣候變化量。氣候變暖的幅度不斷增長加大了出現嚴重和普遍影響的可能性,這些影響也許是出人預料或不可逆的。
急盼資金投入
“中國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創綠中心、全球環境研究所等7家民間機構組建的氣候變化工(行情專區)作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平均每年因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多億元,死亡2000多人。氣候變化對中國的糧食安全、生態系統、水資源以及沿海地區生計和貧困問題的影響日益加重。
該工作組調查發現,2013年底,中國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這是中國第一份國家層面的適應戰略。但目前在具體實施措施、關鍵技術采用以及參與部門的聯動還很欠缺。
創綠中心項目官員郭虹宇對記者表示,盡管中國有部分公共財政投向了農業、水資源、海洋、健康和氣象等領域,但在適應領域的投入資金遠少于氣候減緩,而且由于適應的投入在短期內很難有經濟回報,這就讓私營部門和資本市場也很難進入。
南開大學戰略環境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徐鶴對記者表示,應將氣候變化納入戰略環評,將氣候變化的因素引入政府正在或即將實施的政策和規劃中,通過各項具體政策和措施的實施,讓減緩與適應氣候的國家戰略落地。
中國氣象局研究員張稱意也表示,在對待氣候變化的適應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最主要的還是溫室氣體減排的問題。否則,其他的努力都會被打折扣。
全球環境研究所項目官員王磊對記者說,中國各級政府應運用科學的、透明的、可量化的工具來分析和評估低碳發展政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制定政策,以增加可實施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和碳強度降低的雙重目標。
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項目官員史湘瑩建議,通過生態的方法對洪水、干旱、內澇、泥石流等極端災害進行預防,并設立專項氣候變化救災基金。
編輯:lihaiyan
相關閱讀
四川九寨溝發生大地震 停止接待游客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詳細】
汶川大地震9周年:回訪令人震撼的遺址景觀
日歷又翻到5月12日了,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近7萬同胞逝去的大地震已過去整整九年。時光流逝,生活始終要向前,撕裂的傷口會慢慢結痂愈合,疼痛會慢慢減輕。【詳細】
關愛地球 全球環保掀熱潮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環境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環境保護這一話題,同時也在為之做出努力。其中“地球一小時”可以算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志愿環保活動之一。【詳細】
日本防災公園的產生與建設
1993年,日本修改《城市公園法實施令》,把公園提到“緊急救災對策所需要的設施”的高度,第一次把發生災害時作為避難場所和避難通道的城市公園稱為“防災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