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新加坡建設綠色智慧城市的經驗
陳劍。周雨麥攝
昨日,2014年“書香長沙”·星城科學講堂首場講座在市機關會議中心舉行,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特約教授、資深城市規劃師陳劍以“新加坡建設綠色智慧城市的考量和實踐”為題,為大家揭秘新加坡這個面積僅720平方公里的島國,如何走出一條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之路。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和社會公眾代表300余人分享了這場科學盛宴。
經驗1:建設面積與綠地守住6:4
“城市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品,城市建設發展,周全的設計方案與設計導向必不可少。”陳劍介紹,為促進與提升人民的健康生態生活,新加坡在城市規劃方面確立建設面積與綠地保留在6:4的守則,即城市開發建設絕不能突破這條底線。
新加坡作為島國,飲水都存在一定困難,目前該國每天需水量達140萬立方米,其中超過一半購自馬來西亞。“為此,新加坡提出凈水策略,通過海水淡化、新生水、雨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陳劍介紹,新生水即反滲透薄膜過濾水,新加坡這項技術在全球已處于領先地位,共建有四座新生水廠,每天生產52.1萬公升,占全國供水的30%。
經驗2:每年億元新幣獎勵綠色建筑
城市建筑作為城市的主體部分,實現建筑生態、節能、環保成為所有城市共同的追求。陳劍介紹,新加坡在建筑文化方面積極向建筑智能化、節能化發展,利用太陽能、光伏玻璃等實現建筑的節能化,通過平面與垂直綠化、屋頂覆土種植(空中花園)、地下凈化池就地處理污水與排泄物,實現節土、節水。
陳劍建議,城市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應該建立綠色建設標準體系,對開發商、建筑師、設計師提出更高要求,并對綠色建筑提供獎勵。目前,新加坡政府每年提供1億元新幣獎勵綠色建筑。
經驗3:持續進行全民環保教育
今年以來,長沙開展了“清潔城市”大行動,大力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水平,優化城市市容秩序,力爭實現“五無五凈”。對此,陳劍說,環境管理首先應該防止污染,做到防患于未然,然后是制定相應的環保法規與條例,并嚴格執行,同時加強監測設施建設,持續進行全民環保教育。今年2月,新加坡國會通過《環境公共衛生(修正)法案》,亂拋垃圾者初犯時,最高罰款2000新元(1新元約合人民幣5元);第二次被控者最高罰款4000新元;第三次或以上被控者的最高罰款1萬新元,而且還將面臨3至12小時的勞役。
人物名片
陳劍,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特約教授。1967年受聘新加坡公共工程局參與新加坡城市規劃與交通研究,并在聯合國專家指導下對新加坡城市布局與交通規劃作調查研究,擁有十幾年城市規劃各領域的經驗,也曾任新加坡規劃師協會咨詢機構以及新加坡第一城市規劃咨詢機構的董事和資深規劃師,提供亞太地區城市規劃方面的咨詢。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在花園機場中欣賞全球落差最大室內瀑布
4月11日,屢獲世界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再添喜訊。連接3個航站樓、擁有10層樓高、以玻璃、鋁、鋼筋為主材料,內部布滿綠植和自然景觀,兼具商業、休閑娛樂等多功能體【詳細】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新加坡景觀專業考察 TIERRA事務所拜訪交流
2018年7月16日,由中國風景園林網組織的新加坡園林景觀專業考察團再次啟程。來自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四川等地多家園林企業的領導、設計總監、項目經理等參加考察。 在為期一周的考察之旅中,大家將參觀新加坡多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