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新一屆國家能源委首次會議
李克強總理4月主持召開了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研究討論了能源發展中的相關戰略問題和重大項目。
會議如何勾畫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圖景?眾所矚目的能源體制改革將如何推進?圍繞上述問題,近日,有關專家對會議內容進行了解讀。
以調整能源結構為抓手治霧霾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實施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加強生態環保的節能減排措施。”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這是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即提出以調整能源結構為抓手治理霧霾。”
專家分析指出,目前煤炭消費在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達六成以上,治理霧霾的關鍵在于能源結構的調整,推動核電等清潔、替代能源的發展。
林伯強認為,與風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等生產成本高、規模較小的能源產品相比,發展沿海核電和啟動特高壓輸電是權衡利弊后的現實選擇,能在短期內大量減少中東部地區煤炭的使用。
國家能源局提出,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做好內陸地區核電廠址保護。加快推進國內自主技術研發和工程驗證。
國家電網有關負責人透露,國家能源局已交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提出電網實施方案,方案包括規劃建設12條跨區送電通道。這些輸電通道應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的2017年前發揮作用。
立足國內提高自給能力
會議指出,要立足國內,著力增強能源供應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中國能源安全形勢正在出現新的重大變化,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8.1%,2014年度原油凈進口量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美國則憑借“頁巖氣革命”有望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實現既定的能源自給自足目標。“中國面臨的國際能源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美國‘頁巖氣革命’一旦成功,勢必將減少對國際能源領域的投入,國際能源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動蕩,所以中國必須減少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提高自給自足能力。”林伯強說。
國家能源局提出,2014年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做好深層、近海和深水油氣田勘探,以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西北、四川和海上6大油氣生產基地為重點,切實提高油氣資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努力實現增儲上產。
此外,要著力突破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加快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力爭在川渝地區加快勘探開發步伐,在湘鄂、云貴和蘇皖等地區取得新突破。
體制改革突破壟斷是關鍵
調整能源結構,關鍵要推進能源體制改革。要放開競爭性業務,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有序進入能源開發領域公平競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能源行業具有資本密集性強、環保要求高等特點,準入門檻相對較高。此外,一些環節具有自然壟斷特性,比如油氣管網、電網等。目前存在的行政性壟斷色彩已成為阻礙民營企業進入的制度門檻。
業內人士指出,自2002年改革之后,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進展緩慢。雖然電力行業總體實現廠網分開,但電力系統運行仍以計劃為主,電價由政府確定,地方政府對發電企業的生產制訂計劃,輸配售分離沒有實現,電網與調度企業一體化,難以保證公平公正。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對于電力體制改革目前各方面認識還不一致,會議中提到大用戶直供電,這是因為目前在部分地區發電過剩的條件下,發電企業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電力體制的改革關鍵還在于電價的市場化。“油氣上游勘探開發領域,特別是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應在符合環保及資源開發相關要求前提下向民企放開;可再生發電等競爭性環節以及微網發展方面也可對民企放開;此外,油氣資源進口權也應突破現有的行政性限制。”馮飛說。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11部門公布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評審,按照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傾斜,優先考慮改革意愿強、發展潛力大、特色較鮮明的中小城市、縣、建制鎮的原則,同意將北京市順義區等111個城市(鎮)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詳細】
各地文旅“特色小鎮”政策速覽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下簡稱“三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147號,提出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詳細】
荷蘭Nes Noord小鎮城鎮規劃和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Nes Noord位于Schagen的東北端,在鐵路、省級公路、Nes和河道圍合成的區域內。HOPSPER負責為這座擁有400座住宅的小鎮做整體規劃。目前,該區域的開發正在進行當中,第一批居民已經入住。【詳細】
從倫敦到北京 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
不可否認,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治理環境的經驗,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但是必須清楚,要從根源上治理當代中國的霧霾問題,僅僅重復西式的治理思路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真正從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在啟動東方智慧的背景下,探索中國特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