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黃傾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紀實
春雨中,登上宜黃新地標——卓望塔之頂,臨水而望,春意盎然。宜黃大橋、國際大酒店、卓望名城等現代化建筑群鱗次櫛比,煥然一新的迎賓大道貫穿東西,與濱江大道北延伸段道路構成城市的新框架,蜿蜒的宜黃河恰似一條繞城的綠帶,使這座山城悠揚且靈動。“無論是縱橫交錯的景觀大道,還是城市公園和街頭綠園,城市換了模樣,交通更通暢,環境更宜人。”談到近幾年宜黃縣城的變化,居民老劉贊不絕口,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宜黃縣強力推進“森林城鄉”創建,傾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宜黃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做精做美、完善功能、加快繁榮”的總體思路,圍繞“四城同創”的目標要求,大力實施“城鎮興縣”戰略,積極盤活城鎮土地,多方融資,強力推進縣城建設,城鎮輻射帶動作用和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2012年,該縣全面啟動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聘請浙江規劃設計院對新一輪城市發展規劃進行修編,制定了20年不過時、50年不落后的新的城市發展規劃。在規劃先行的基礎上,緊扣“改、擴、新”三字動大手筆,縣城建設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
“改”出新天地。針對老城區無地下管網、路面凹凸不平等狀況,該縣投入600多萬元對舊城的四堡街、盧家巷、雷家巷等小街小巷進行改造,對原來高低不平的路面和人行道進行了翻新整治,主干道鋪了水泥路面,人行道鋪設環保磚,路燈、綠化和各類管線得到相應完善;投入300萬元在老城區打造1—2個休閑小游園;投入3200萬元,改造棚戶區和老汽車站,對老汽車站及站廣場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擴”出新規模。為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宜黃縣堅持“以人為本、以山為景、以水為親”的發展理念,統籌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和全縣旅游規劃。圍繞“一河兩岸、四區合一”(四區指老城區、河東新區、水北新區、高速掛線新區),做好“一軸雙核、東跨西延”發展規劃。一軸即以縣城內的宜黃河為軸心,雙核即水北新區、高速掛線新區;東跨即向東跨過宜黃河建設好水北新區,西延即向西規劃建設高速掛線新區,拓展擴大了城市框架。加快推進西環線、東環線、內環線、里崇線縣城至牯嶺段、石寧線二都至黃陂段等公路建設,形成大交通體系。
“新”字創特色。該縣創新舉措,開展“問計于民、共商發展”活動,每個項目建設都做到集思廣益,以民生為主、考慮民生、聽取民意。年初,該縣召開了實施城區建設新項目的研討會,廣泛聽取群眾對38個城建重點項目的實施意見,確保每一個項目的建設都有利于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和促進縣城經濟發展。在城區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每項工程從設計源頭上就堅持高標準,注重每個項目與宜黃歷史底蘊相結合,使每個項目的設計有品位、有內涵,在景觀效果上與周邊環境和整個城市相得益彰。
在加強城市“硬件”建設的同時,該縣堅持“軟件”管理不放松,運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積極探索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實現對城市的精細管理,同時,成立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拆除違章建筑18處、面積4725平方米,“三非”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打造出了街齊、路暢、夜美的城市環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新一輪的大建設,讓人們不斷感受宜黃的日新月異和煥然一新。如今,宜黃縣城區面積已由過去的5平方公里擴大到10平方公里,全縣城市化率達37.2%,年均城市化率遞增3%;改造城市道路8公里,面積10.5萬平方米;新增綠地5.5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2.5%;縣城人口由過去的4.8萬增加到6.9萬。一個“顯山、露水、透綠、現藍”的美麗山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煥發出迷人的景致。
編輯:lihaiyan
相關閱讀
山東12個縣(市)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對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情況的通報》。 根據《山東省城市(縣城)園林綠化評價辦法》(魯建城建字〔2017〕18號)要求,我廳組織開展了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工作,現【詳細】
安徽省召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
8月14日,住建廳在阜陽市召開了全省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創建工作推進會。有關市、縣(區)園林綠化行業管理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了中國城建設計研究院城鄉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王香春作如何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科學【詳細】
山西晉中:拉開綠化骨架營造園林化城市
近年來,山西晉中市委、市政府秉承“以人為本,綠色惠民”的生態園林建設理念,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為載體,全面實施公園綠地、道路景觀、彩化美化、生產綠地建設,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地品質與數量的全面提升。【詳細】
城市水質不達標將取消園林城市等稱號
習慣了每月看看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家鄉空氣質量排名的朋友,今后可能會多一份關注和“牽掛”——環保部日前正式印發實施《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技術規定(試行)》,這意味著水環境質量排行榜將在不久的將來跟公眾見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