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以創意點燃設計
當“規劃設計是龍頭”的理念被不斷提起,當西方寬松的創作環境下誕生出眾多偉大的設計師和杰出作品,反觀中國建筑設計與風景園林行業,培養富有創新思維和藝術境界的人才成為相關行業以及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
而由國際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行業協會與中國建設報共同主辦的“艾景獎”大賽致力于人才培訓的公益性活動,已在業界引起廣泛好評和支持。
日前,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教授,第四屆艾景獎組委會東北區負責人王帆在接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采訪時認為,本屆“艾景獎”大賽東北分賽區的啟動,對于人才的梯次培養、提高北方地區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住房:作為此次艾景獎活動的東北賽區負責人,你如何看待風景園林專業大賽對教學工作的作用?
王帆:2014年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長春峰會暨第四屆艾景獎東北賽區啟動儀式在我校舉行,意義重大。園林景觀專業作為應用學科,在我國綜合性院校發展的歷史很短,與林學、建筑學、藝術學等一級學科互有交叉,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為此創造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和跨學科交流的平臺。艾景獎通過大賽促成學界和業界的聯合,促進高校間的學術交流,使風景園林學科更具有學科交叉性和社會實踐性。
此次峰會討論的核心是學科建設,即學生通過參加大賽會對整個教學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我認為,艾景獎是一個實踐的平臺,它介于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之間,涉及了實踐內容。在參賽的過程中,倒逼學生考慮實踐環節、應用環節,所以它會提醒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必須與實踐結合起來。因此,大賽是從理論學習到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平臺,這個作用非常重大。
中國住房:盡管目前行業發展迅速,但不少專家認為我們還是缺少設計大師和震撼心靈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你對此有何看法?
王帆:從我自己在大學教學過程中,反思多年來形成的現有教育體系,我個人認為專業學生最缺少的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課堂,我們總是強調創意,可無論我們怎么談,學生還是比較被動。事實上,今天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希望提倡創新思維和原創精神,然而在基礎教育已經出現偏差,應試傳統和標準答案成為學生和家長的思維定式,到大學很難再培養起來。當然,在教育改革中我們會將此作為一個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作為師范院校,必須要從中小學教學就開始改變,培養中小學教育人才,使他們在基礎教育中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
中國住房:艾景獎特別強調實際應用與教學的結合,那么你對于人才培養如何適應今天的時代要求?
王帆: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打破學術壁壘、打破學科界限、打破思想上的固步自封。園林景觀作為應用學科,也必須在時代背景下,去認真思考和掌握專業發展的未來趨向,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教育必須融入到國際化以及多元格局當中。
東北地區在景觀園林設計方面較南方缺少地理氣候優勢,所以就更需要規劃設計師的綜合素養和創新意識,深入研究如何根據北方特點,實現景觀園林的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北方地區的現有物種等資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實現低碳節能、低成本高效益地做好景觀園林規劃。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