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城市化進程中留住鄉土
5月11日,2014中華黃河文化高峰論壇在青銅峽市舉行。著名學者、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于丹,東亞文化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宛金章,以及銀川市文聯主席郭文斌等專家學者參加,為中華黃河文化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高峰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策劃主辦,旨在進一步挖掘、傳承、守護黃河文化及其豐厚內涵。在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就黃河文化、中華文化今后的發展傳承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高峰論壇中,于丹教授的發言深受好評。她表示,在現代社會城市化進程中,應該保護黃河,供養黃河母親,留住鄉土。
于丹說,中華民族的祖先逐水而居,黃河滋潤兩岸的黃土地,孕育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黃皮膚。中華民族的祖先,通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觀察總結中華大地獨有的農耕文化和帶有厚重內涵的節氣,自此有了春夏秋冬之分。大地厚重,得以承載萬物。人們取財于地,取法于天。中華民族自古尊天親地,推崇遵守天理,堅守倫理。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不少建設成果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生活在鋼筋水泥世界的不少中華子孫后代,也不明白糧食、泥土等等自然規律。于丹表示,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古尊天親地的民族樸素情懷,在現代社會發展傳承黃河文化,更要以保護黃河、供養黃河為先,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現代人應在走向國際舞臺時,更加堅守、傳承對中華文明的認同與驕傲,銘記黃皮膚血液中價值默契,留住鄉土。
期間,中華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在黃河樓揭牌。該中心邀請國內知名學者扛鼎,致力于研究發掘黃河文化。借此,青銅峽將全力發展自身黃河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打造黃河文化、唱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文化。此外,此次論壇中,致公黨海淀區委還向青銅峽市捐贈了100萬元的電腦和書籍。來自將軍書畫院的軍旅畫家還在黃河樓當場潑墨獻藝,并將數十幅書畫作品捐贈給中華黃河樓。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階級分析
城市化就是從以農村為主的社會,向以城市為主的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的各階層不斷重組、分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