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新型城鎮化新在哪里
因此,西咸新區設計了一種現代田園城市,或者叫組團城市的布局形態。在主城市周邊規劃若干組團城市,組團城市周邊規劃若干個鎮,鎮又分為若干個層級,一是農民聚集鎮;二是優美小鎮,即各種專業產業鎮。鼓勵城市資本下鄉建設農村優美小鎮。另外,有意識地對一部分村落進行改造,使農民就地城鎮化和部分進入市鎮。我們把這個叫現代田園城市,以組團城市形成點狀布局的市鎮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
第二是產城一體,解決產業和城市的關系問題。舊的城鎮化是產業引領城市,“先生產、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窩”。新型城鎮化新在城市為主,產城一體有主次關系,產業作為城市功能,而非城市是產業的附屬,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導向。
“一五”、“二五”的時候往往先建一個工廠劃出一片農田,“工業學大慶”的時代就是先生產后生活,生活區逐漸變成城市。園區模式的時代也是如此,建一個高新產業區或經濟開發區。建城市都不好意思說建城市,曲江就是建城市,但還要加一個旅游度假區的牌子,好像大家搞城市是一個見不得人的事,只有搞產業才是一件光彩的事。這個觀念一定要變,要把產城的主次關系顛倒過來。以就業為導向的產業區必不可少,是作為城市的功能區而存在的。
以灃西新城為例。我們建設了信息產業園,或者叫中國第一個大數據產業園,主題是大數據。我們認為,新一代產業園一定要在原有科技園區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我們是一張白紙,所有的高新區都是先建產業后建城市,所以經過內部幾輪規劃的推倒重來,我們一開始建城市,就把產業園區作為城市的功能區。
信息產業園作為科技園區的升級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聚焦主題。提出以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大數據產業”作為主導,目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都已進駐。二是就業導向。為什么要搞信息產業呢?不光是它具有戰略意義,是未來新一代產業發展的方向,更重要一點在于其就業導向。僅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將來就可以解決近10萬人的就業,這樣城市也能迅速聚集人氣。三是營造企業生態。與過去引進單個企業不同,灃西新城圍繞大數據產業,重點在于形成企業生態鏈。比如三大運營商進來不是著眼于產生多少GDP,而是解決就業和打造大數據的基礎產業。包括未來的云計算都能集中海量的數據,然后對其進行開發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引進微軟5個項目實際就是為了打造產、學、研、投深度融合的全生態鏈。西安每年畢業的30萬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經過微軟IT學院的初次培訓、創業中心的深度培訓,通過天使投資的孵化,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小巨人。四是產城一體,青年社區。這個城市是為誰服務的,未來的就業是誰,未來城市的主人是誰,這是我們一開始就研究的問題。信息產業園立足于服務年輕創業人才,建設生態宜居的24小時青年活力街區。
以立體城市實踐城市發展模式創新
最后想談的是城市發展模式創新。
我們過去的城鎮化是行政導向、政府主導的城鎮化,這充分發揮了中國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制度紅利目前已經充分挖掘,我認為新型城鎮化應該更加注重市場導向,更加注重發揮企業的積極性,確立市場在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以萬通立體城——新渭城為例,這個項目是萬通公司和西咸新區共同設計的。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創新城市發展模式的綜合解決方案,僅論證就花了5、6年時間。這種模式我總結有以下特點:
第一,城市形態豎向發展。把平鋪的城市摞起來,在1平方公里建大約600萬平方米的建筑。第二是產城關系,在布局城市的同時把產業布局到位,產業導向體現為就業和功能配套兩者的結合。目前立體城市60%的產業已經布局。產業作為城市功能以醫療健康產業為主導。這個產業園區既是大西安綜合醫療功能配套區,同時也是解決西安就業問題的一個新的城市組團。誰來住?怎么引導這些人來住?政府和企業聯合做一個資金池,專門補貼未來醫療健康行業的從業者,這樣的公共政策我們正在研究。第三,立體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模式由市場主導。目前中國的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完全由政府主導。萬通立體城不是一個大樓盤,而是一個真正的、五臟俱全的城市。我們已經在考慮完全由萬通集團來主導城市建設。同時也在研究在未來的城市管理中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目前公共政策研究正在加緊推進。
(本文根據王軍先生在5月22日“絲綢之路經濟帶支點建設——西咸新區與新型城鎮化探索”鳳凰城市沙龍發言整理。)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