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圖在世界遺產保護和利用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基肖爾·拉奧在安徽黃山表示,黃山管理者在世遺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供全世界遺產地學習借鑒。
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上,不少與會中外專家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景區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位于中國的世界遺產地,也正努力在保護和利用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中國已有世界遺產地45處,是擁有世界遺產地數量第二多的國家。但中國的“申遺熱”曾一度引發爭議:一些景區耗資巨大申遺成功,但旅游過度開發、保護力度不足等飽受詬病,個別世界遺產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牌”警告。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執行主任黃林沐表示,“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與保育、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與交流、游客滿意度提升與教育、社區幸福度增強與公平”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地黃山所遵循的宗旨。
今年3月,安徽省人大通過修訂后的《黃山風景區管理條例》,條例首次賦予景區綜合執法權。
目前,黃山風景區建立了一整套以規劃為控制依據的項目管理和審批程序,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立項;凡在建的項目,均實施全過程跟蹤管理。“現在,甚至連景區內砍一棵樹也要報國家住建部審批。”黃林沐說。
遺產地資源的有效保護離不開周邊社區民眾的支持和幫助。長期以來,黃山景區支持外圍5個鎮、15個行政村、1個公益林場的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調動周邊社區居民保護遺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農民富了,就更愛惜自己的家園。對景區的保護意識也會隨之增強。每個人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黃山的一草一木。”黃山景區周邊的上張村村民張貴軍說。
距離黃山風景區僅有幾十公里的安徽黟縣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已有14年,這也是全球第一個由民營企業參與管理并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落。
基于“政府主導、企業運作、村民參與”的三方合作模式,宏村保護性利用漸有名氣。據統計,2013年,宏村接待游客15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8億元。
“經營方每年將宏村景區門票收入的33%返還給當地,其余部分用于文物保護、維修和旅游經營。由于政府、企業、村民三方面的合力,我們的遺產得以保護,宏村得以可持續發展。”土生土長的徽學專家余治淮說。
世界文化遺產地山西平遙古城在成功申遺之初,縣政府、人民醫院等機構率先遷出古城,為古城發展騰挪空間;此后10多年間,平遙古城內近一半居民遷出,但仍保留了約3萬居民和外來經營者在古城內和諧共處。
西湖申遺成功后,杭州市政府立即表示西湖將堅持“六個不”,即“還湖于民”目標不改變、相關景區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表示,在地方保護管理方式方法創新并取得成效的同時,中國已經從國家層面制定相應政策保護位于本國的世界遺產,希望遺產保護和當地社區繁榮可以并行發展。
住建部城建司風景處處長左小平告訴記者,為加強和規范世界遺產申報、保護管理,更好地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住建部今年4月成立了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其中成員都是國內各重點高校相關專業的頂尖人才。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國內外專家建言世界遺產與可持續發
11月1日-2日,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在安徽省黃山市召開。對話會以【詳細】
曾是不知名小村莊后逆襲成為國家公園
去意大利旅游的朋友,大都不會錯過有著【詳細】
住建部:國家級風景區和世界遺產整治違建
據住建部網站消息,住建部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詳細】
蘇州園林圖片展巴黎開展讓歐洲人著迷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紀念活動之一,“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文化圖片展”近日在巴黎歐洲時報文化中心啟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