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家公園不等于風景名勝區
今年“兩會”期間,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這一話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國家公園與風景名勝區是否一樣?為何要建?哪里合適?作為我國先行探路者,云南省的進展和成效如何?
“風景名勝區是建園,而國家公園是保護現有的或適當的利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日前在“國家公園建設研討會”上強調,這二者的差別就在于設立的主要目的是觀賞還是保護。
風景名勝區不等于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不同于風景名勝區,也不是民眾一般理解的公園,它是以不損害環境與自然資源為前提,向公眾開放的,包括科研、教育、游憩等,雖可以在里面修建一些公共設施,但卻不得開采或占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稱,國家公園的建設不能“造園”,其與有關部門所說的“公園建設”完全不同。
作為國家自然保護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公園根據國際公認的概念,主要是一個國家為保護典型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和管理,并適度地利用其自然景觀,開展生態教育、科學研究和生態旅游的自然區域。
在國外,國家公園已有140余年的發展史,但引入我國時間尚短,還是個新鮮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說,“由于概念混淆,一些人甚至有的部門管理者把國家公園當成一般公園、旅游景區,忽視它的自然保護本質屬性和國家管理職能。”
陳鳳學表示,當前有的部門和省區雖然也在積極研究國家公園建設方面的方案,但多數是從局部的利益出發,主要是為了借機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旅游業,這將對我國僅存不多的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對此,唐守正建議,我國應成立國家公園研究團隊,加強與學術界交流。同時,也要關注社會輿論,表達林業職工的訴求,尤其是要吸引公眾的關心與參與,這是解決保護和利用關系的必要條件。
自然保護區最符合建國家公園
林業部門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建設和保護的主體,在開展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目前,我國保護區面積已占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7%,大多數保護區類似國家公園性質。
“應以林業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為主體建立,這類自然保護區是符合改建國家公園條件和要求的。”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張希武解釋說,建國家公園勢必依托典型的森林、濕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而建。而林業部門管理著45.6億畝林地、8億畝濕地、8.3億畝沙地,這些地域已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全國自然保護體系,基本涵蓋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的主要分布地,是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最有利條件和最有力支撐。
據統計,現已建立自然保護區2163處(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25處),總面積為1.25億公頃,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的81%、面積的84%;建立森林公園285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764處)、濕地公園697處(國家級濕地公園429處)、沙漠公園10處。
“一定要避免用建設國家公園的名義來改組現行的濕地公園、生態公園等系統,國家公園是個體系,并不是要將所有公園都納入其中。” 陳鳳學強調,建設和管理必須堅持保護優先,禁止與保護目標相抵觸的一切開發利用方式。在其適當區域內,充分發揮其生態教育、生態旅游、科學研究等公共服務功能。
“云南國家公園模式”
“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在我國是剛起步,現在相關部門都在動,但也在研究探討階段,還沒有形成基本思路。”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認為,在這個方面,經過8年不懈努力的“云南國家公園模式”,值得其他省市借鑒。
2006年,我國大陸的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建立。2008年6月,國家林業局批準云南省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
“經過探索和實踐檢驗,云南初步建立起了以林業部門為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制定了一套與國際先進理念接軌的國家公園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國家公園的保護、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區發展五大功能正在逐步得到體現。”云南省林業廳廳長侯新華說,現已形成較為成熟的“云南國家公園模式”,為我國保護區體制改革探索了有益經驗。
截至2013年底,云南省已建立普達措、梅里雪山等8個國家公園,其中麗江老君山和普達措這2個國家公園還實現了“一園一法,依法管理”。
侯新華認為,開展國家公園建設試點,不僅使云南初步建立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依托的國家公園體制、填補了我國大陸地區保護地體系空白,還全面提升了生態保護、科研教育、旅游觀光和社區發展功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據了解,6年來,國家公園直接旅游收入達22.35億元,并有效地保護了生物多樣性,8個國家公園保護地面積增加了32.80萬公頃,各國家公園沒有發生森林火災,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保持完整穩定,湖泊水質、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未發現外來物種擴散。
同時,還為周邊社區群眾提供巡護、環境維護、導覽等工作崗位1169個,678戶社區群眾參與了國家公園經營活動,不再以打獵、砍樹、撿菌子或毀林開荒為生,促進了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使國家公園實現了資源利用方式從消耗實體資源變為利用資源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價值。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記者從1月10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編制《全國國家公園總體發展規劃》,發布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組織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綜合評估,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詳細】
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體系頂層設計的建議
據悉,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頂層設計方案已經提出,將設【詳細】
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記者從13日上午從國新辦舉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掛牌近一年來,國家林草局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詳細】
《國家公園設立標準》通過專家論證
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園辦在北京召開《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專家論證會。來自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IUCN中國代表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地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