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大師講堂——承孝相”深圳、北京兩地講座成功落幕
承先生用自己樸素自然的長城腳下的公社、守白堂、晉陽八景、韓國總統盧武鉉之墓、等作品為例,與現場聽眾詳細的分享了他"地文"的設計理念。
?。n國總統盧武鉉之墓)
在講座中,承孝相先生用自己的親身體驗講述東、西方對城市建設的不同概念。他頻頻提到一句話:"城市是一直在變化的生物體。" 他認為沒有一個建筑是永恒的,重要的是人們在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記憶,這才是永久的,也是最真實的。在城市里最重要的是文化風景,它們有些是大自然遺留的肌理,也有些則是人們生活的倫理。而西方城市發展中更多存在的是宗教、美學、社會等級等因素。這樣的解讀正是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擁用西方建筑思維,的東方建筑師的價值觀。
講座結束后,現場觀眾意猶未盡,與承先生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趯χv座主題的理解,很多聽眾對承先生的"使用比擁有更重要,清空比填充更重要"的思想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提出很多相關領域的問題,對此他回答道:"建筑師并不只是服務于甲方,而是整個社會,一個建筑不可能獨立存在,因為它具有倫理性與公共性。建筑的落成勢必會影響周圍的環境,改變人們的生活。一個城市的改造,并不意味著要推倒舊房子,建立新建筑,而更重要的是保持原有社會形態,公共空間才是生活的記憶。因此,貧者美學所崇尚的'空'概念,是我們需要用來做設計的主要原則"。
在談到關于中國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時,承先生還以首爾的城市更新模式為例,類比中國城市發展。用"中藥與西藥"比喻東西方城市發展,認為東方的城市需要將"針灸方式治療"運用在進一步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理性的態度與對文化的固守。
在深圳,承孝相先生在講座之余,參觀了此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之一: 深圳華匯設計有限公司。并與首席建筑師及創始人肖誠分享了深圳華匯的實踐及研究項目,承先生對此贊賞有加。之后,承先生與肖總及公司的年輕建筑師們就當下正在發生的首爾與深圳并存的城市更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愉快的互動。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