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創城”被批正淪為形式主義
近日,媒體驚曝山東濟南眾多餐館突然關門歇業,以應對國家衛生城市評比暗訪組。社會輿論為之大嘩。類似丑聞近幾年來屢屢被曝光,但一直難見改觀。“衛生城市”評比如今已和其他各類“創城”活動一道,淪為形式主義的典型,民不勝其擾,官不堪其累。此類達標驗收活動,是時候進行全面深入地改革和整頓了。
一“創城”就要迎接檢查,一迎接檢查就要擾民,各地干部群眾對此嘖有煩言。城市綠化、環保、衛生,凡此種種,均屬城市管理者應盡之責,本無需各級創建評比來推動。這些幾近形式主義的權力游戲,熱火朝天勞民傷財,一陣風過后,環境問題故態復萌,文明規范也未見提高。甚至有的地方創下“環保城”之后,污染企業反而增多,空氣指數也越來越糟。而這些情況,在各個城市的爭創評比材料里,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如
“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市”、“綠化模范城市”、“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優秀旅游城市”……這些名目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有些地方高調進行“三城聯創”、“四城聯創”、“五城聯創”,甚至都有地方喊出“六城聯創”的口號。有趣的是,“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這樣的榮譽稱號,從來沒見哪些城市大張旗鼓地去爭創,也鮮見其進入“N城聯創”之列。
全國各地近期都在清理、規范各類檢查評比活動,有些“創城”項目并不在中央國家機關和黨群系統等單位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名錄之內,但個別部門和地方城市依然保持著推進的熱情,這究竟源于什么樣的動機和動力?
部分地方干部對“創城”評比樂此不疲,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面子工程容易出政績,二是通過大拆大建進行權力尋租就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許多城市道路,換一任領導就大興土木搞不完的“拉鏈路”,而地下排水管網一到雨季就露出不堪窘態,如果真有責任心,此類情況何至于大面積出現?“創城”評比年年搞,除了考量城市的“面子”之外,有多少是認真考察城市的“里子”?
總有人能列出一堆理由,以論證各類“創城”評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筆者并不是說所有“創城”項目都不該搞,而是想問一問——在實際操作中,如何保證“創城”活動都是面向群眾的民心工程,而不是面向上級的政績工程?如何防止“創城”評比暗箱操作,出現弄虛作假和利益輸送?
各級各類“創城”評比,應進行深入清理和整合。保留下來的項目,應由相關主辦部門組織專家制定評價體系,考核驗收則應引進群眾參與和社會監督;還應定期進行電視和網絡海選,選出群眾代表和媒體代表組成的評審團來主導最終評審,最終評審也應放在電視和網絡平臺上進行——只有這樣,“創城”活動才能真正體現陽光公正,才能盡量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的滋生,才能真正符合群眾路線的精神。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山東12個縣(市)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對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情況的通報》。 根據《山東省城市(縣城)園林綠化評價辦法》(魯建城建字〔2017〕18號)要求,我廳組織開展了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工作,現【詳細】
安徽省召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
8月14日,住建廳在阜陽市召開了全省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創建工作推進會。有關市、縣(區)園林綠化行業管理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了中國城建設計研究院城鄉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王香春作如何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科學【詳細】
山西晉中:拉開綠化骨架營造園林化城市
近年來,山西晉中市委、市政府秉承“以人為本,綠色惠民”的生態園林建設理念,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為載體,全面實施公園綠地、道路景觀、彩化美化、生產綠地建設,實現了城市園林綠地品質與數量的全面提升。【詳細】
城市水質不達標將取消園林城市等稱號
習慣了每月看看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家鄉空氣質量排名的朋友,今后可能會多一份關注和“牽掛”——環保部日前正式印發實施《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技術規定(試行)》,這意味著水環境質量排行榜將在不久的將來跟公眾見面。【詳細】